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综合新闻
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及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科技,国家,安全   时间: 2003-04-14  点击率: 1135766
  摘 要:  国家安全是由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构成国家安全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由该系统的环境和系统行为所追求的目标决定的。国家安全在冷战前和冷战后分别经历了以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为主的分化后,当前形成了以科技安全为中心、科技安全与其它安全要素相互渗透的综合化趋势。
一、科技安全

在探讨科技安全之前,首先要说明我们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科技安全”这一概念的。科学技术是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恩惠时,也面临科学技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产生的一些事故和风险的威胁。核电站在给人们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其核废料和时有发生的核泄漏污染了环境,威胁了人类的安全。我们所讨论的科技安全不是为防止此类的科技事故和风险所采取的安全措施,而是指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水平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科学技术促进国家繁荣、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而增强。科学技术发达可以兴国,科学技术严重落后也可以败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繁荣和前苏联的衰败与解体恰恰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科学技术实力相当,但20世纪80年代在信息革命流潮的冲击下拉开了距离。美国以战斗的姿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到来,首先增加对科学研究和发展工作的投资,1980年为611亿美元,为前苏联的2.8倍,1983年为865亿美元,为前苏联的3.3倍。这些投资主要用于研究和开发高技术产业,特别是由微电子、电子计算机和光纤通信组成的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信息产业代替了建筑业和汽车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国在1996年~1998年3年中27%的国内生产值来自高技术部门,而建筑业和汽车制行业分别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和4%。正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美国经济保持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增长的势头。

与此同时,前苏联的科学技术却每况愈下。前苏联在信息革命的情况下仍坚持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方针,严重地影响了民用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和科学技术停滞不前。在美、日等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产业时,前苏联的微电子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还没有起步。前苏联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的落后导致国力的不断衰落,1970~1985年前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由8.5%下降到3.7%。国力的衰落又使前苏联在综合国力竞赛中处于劣势,再加上戈尔巴乔夫的错误的改革路线,最终导致前苏联的解体。

可见,所谓科技安全就是指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能跟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步伐,保护本国的科技潜力不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能以自己的智力资源保障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二、科技安全与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社会稳定。按传统的观点来看,科技安全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地通过其他安全要素与政治发生关系。但近些年来发生的信息革命对国家的主权关系提出了挑战。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设备数量和功能增加,以及国际互联网日益扩大,使一个国家的政府对信息扩散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一些国家不仅军事和外交行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监督和约束,甚至国家内政和首脑们的隐私也往往被传媒公诸于众,信息使国家政治边界形同虚设。

信息技术制约了一个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甚至使其不断弱化,但由于技术方面的强者总比弱者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信息革命一方面削弱了某些信息技术落后国家的主权,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某些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地位和主权,对信息强国有利。

在信息时代,国家的各个部门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基础领域,如金融、能源、交通、供水、电信等对计算机的信息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一旦网络遭受“黑客”或敌国的攻击,整个社会将陷于瘫痪状态。

一些敌性国家或组织可以利用信息共享的特性在网上进行旨在颠覆某一个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政治宣传,或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国的文化侵略。

人们在享受信息革命和计算机网络带来的效率和便捷的同时,也为信息网络的安全所困扰。实践证明,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条件下,信息安全的漏洞难以堵塞,“黑客”攻击防不胜防,但不能因此放松了对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和注意。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但网上的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是有国界的。我们应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和安全保障,建立严格的电子化业务安全制度,把计算机网络受攻击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科技安全与军事安全

军事安全是以武力保卫国家利益免遭敌对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冷战时期,军事安全的最高形式就是争夺军事优势的军备竞赛。军备竞赛给世界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甚至把他们拖到核大战的边缘。每一个时代的战争的规模和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体现了当时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的军事技术水平决定的。金属冶炼和制造技术、火药的发明、核能的发现决定了武器由冷兵器向火器和核武器的演变。一般说来,军事优势始终掌握在科学技术先进一方的手里。

现代高技术对经济来说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军事来说则是第一战斗力。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海湾战争,对伊拉克和南联盟的空中打击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及其盟国仰仗其高科技和先进的军事装备肆无忌惮地把战争强加于别国人民,对方由于没有与其相匹敌的武器装备只能被动挨打。当然,北约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情况有所不同。南联盟的军事力量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与北约相比,但是因其掌握了少量的先进的防空武器就能击落对方的飞机和导弹,对敌人构成威胁。

现代科技的发明和应用引起了军事革命,军队的武器装备、体制编制、战略、战术和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过去以能量为基础的机器战向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战转化。

在信息战中,制胜武器不是飞机、坦克和导弹,而是信息和瞬息之间根据这些信息编制成的程序。交战一方利用这些信息和程序有可能使对方的指挥系统、通讯系统和武器系统瘫痪,无法投人战斗。

在信息战中,信息战防御工作是一个弱点和难点,因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进入的自由流动区,随时都可能遭受敌人的攻击。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说,据五角大楼的估计,1994年对国防部计算机系统的攻击有25万次之多,其中65%的攻击成功地打人了目标。我们在电子和计算机的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还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不得不进口一些电子和计算机设备。据可靠消息,美国方面出口中国的密钥芯片都留有一个口,供美方随时启动,出口我国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只有C2级,是美国国防部规定的8个安全级别之中的倒数第三。这些潜伏的“特洛伊木马”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科技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军事安全问题。

四、科技安全与经济安全

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的重点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转变为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安全。

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把科学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发达国家站在世界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前列,以信息领域的新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俄罗斯、独联体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在转轨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它们也在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恢复和发展本国的经济。

未来的经济是知识经济,而科学技术是知识的核心。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资本比有形的物质资本更重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1997年高技术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降低了半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至今基本上没有受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二战以后世界经济所以取得迅猛的发展是因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一些发达国家目前已达到60%~80%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国只有30%。如果我们不能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无法摆脱经济落后的状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各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角逐制胜的关键。1997年度我国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第20位,与我们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在一些重要的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有10~15年的差距,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缩短这些差距,并赶超世界水平,就无法保障经济的安全和发展。

五、科技安全与生态安全

在研究国家安全时,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威胁来自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问题上,而对威胁来自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生态安全注意不够。就目前情况来看,生态安全是近些年来由于人与自然界关系日趋恶化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丝毫不亚于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因为在生态灾难威胁下连人自身的生存都难以保全,其他的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所谓生态安全就是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如果人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消耗的资源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产生的污染超过了环境的容量,生态安全就遭到破坏。

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其他要素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相比,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他安全要素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而生态安全的主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整个人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是没有国界的,生物圈任何一部分遭到破坏都会危及整个系统和人类的安全,这是人类的共同利益之所在。地球虽然只有一个,但却被近200个主权国家分割。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解决生态安全时又不得不从本国的利益出发,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产生分歧和矛盾的根本原因。

从全球角度看,当前对人类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有: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燃烧的矿物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一些人工化学制品使臭氧层变薄,由于乱砍伐森林,使森林面积和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资源由于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污染严重短缺。这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从国家角度看,我国的生态环境在人口多、经济高速增长的双重压力下日趋恶化,主要问题有:水、空气污染严重,土地荒漠化,耕地面积和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严重短缺。这些环境问题往往又引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前几年发生的长江特大洪灾表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那么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价值观的,我们主要谈谈和本文题目有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是第一生产力,但如果使用和管理不当又是盲目的破坏力,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在环境问题和生态安全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首先科学技术的急剧发展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提高了人类影响环境的能力。以往人类仅 在其所需资源分布的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现在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把整个地球都纳入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界进行了毫无节制的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急剧发展超过了对其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如核能的发现、无性繁殖技术的发明是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成就,但如果使用和管理不当,可能危害人类自身的安全。

再次,盲目地崇拜科学技术,认为科学技术是万能的。其实任何科学技术都不是尽善尽美的,现代的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因为生产技术和工艺不过关,把大部分资源作为废物排放的结果。

虽说对生态安全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但生态环境问题最终还得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首先我们要用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实现无害生产。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循环是封闭的,一些过程形成的物质为另一些过程所吸收。所谓生态工艺就是把这种封闭的物质循环原理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使所有进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在循环中运动、转化和再生,不排放任何有害的废物。生态工艺在自然系统中进行得简单、便捷,而在人工系统中离开科学技术进步则难以实现。

目前,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由燃烧各种矿物燃料造成的,而我国又是一个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研究清洁煤技术,寻找替代能源和非耗竭性的新能源又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产量是必需的,但是耕地面积和产量总是有一个极限。从长远看,农业最根本的出路是发展生物技术,用高科技手段生产更多的食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事实确实如此,一个科技强国也必然是一个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



( 科学网 希文 )


相关文章: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千烟洲站主持召开省院科技合作座谈会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千烟洲站主持召开省院科技合作座谈会
江西省科技厅周青副厅长考察访问红壤站
科技部条件财务司戴国庆处长考察红壤站
“农产品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被沈阳市科技局列为重大项目
封丘金银花(豫封牌)原产地标记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审核
根据国家利益需求 力图保持领先地位
西方大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
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公布
未来5年中国将投入六、七千亿元支持科技发展
中国的科技能力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8 页 177 条记录 9 3[1][2][3][4][5][6][7][8][9][10]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