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冬秀(执行主任) |
|
 |
所属机构: |
生物分中心 |
职 称: |
正高级工程师 |
学 历:
|
博士 |
职 务:
|
主任 |
邮 箱: |
wudx@ibcas.ac.cn |
联系电话:
|
(010)62836281&160;&160;&160;(010)82594422 |
个人简况: |
一、基本情况 性&160;别:女&160;&160;&160;&160;&160; 出&160;生:1967年元月&160; 籍&160;贯:湖南省慈利县 专&160;业:生态学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中科院植物所生态中心 邮政编码:100093二、学习与工作经历 主要学历: 1996-1999&160;&160;博士学位,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60;导师:赵松岭教授,王根轩教授&160; 1987-1990&160;&160;硕士学位,兰州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160;导师:赵松岭教授,王刚教授 1983-1987&160;&160;学士学位,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工作经历: 2002.12.至今&160;&160;&160;&160;&160;生物分中心执行主任 2000.10.-2003.7.&16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为张新时院士、韩兴国研究员、白永飞研究员 1999.9.-2000.10.&160;河南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硕士导师,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负责筹建并建立“河南大学逆境生物学与低产区农业研究所”&160;,任副所长 1990.6.-1996.8.&160;&160;河南大学生物系,讲师
|
|
主要发表文章: |
1.&160;Dong-Xiu&160;Wu,&160;Gen-Xuan&160;Wang,&160;Yong-Fei&160;Bai,&160;Jian-Xiong&160;Liao,&160;Hong-Xu&160;Ren.&160;2004.&160;Effects&160;of&160;elevated&160;CO2&160;concentration&160;on&160;growth,&160;water&160;use,&160;yield&160;and&160;grain&160;quality&160;of&160;wheat&160;under&160;two&160;soil&160;water&160;levels.&160;Agriculture,&160;Ecosystems&160;&&160;Environment,&160;104:&160;493-507 2.&160;吴冬秀、白永飞、韩兴国、李凌浩,2003,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植物科学进展,第五卷,127-136 3.&160;WU&160;Dong-Xiu,&160;WANG&160;Gen-Xuan,&160;BAI&160;Yong-Fei,&160;LIAO&160;Jian-Xiong,&160;REN&160;Hong-Xu.&160;2002.&160;Response&160;of&160;Growth&160;and&160;Water&160;Use&160;Efficiency&160;(WUE)&160;of&160;Spring&160;Wheat&160;to&160;Whole&160;Season&160;CO2&160;Enrichment&160;and&160;Drought,&160;植物学报,44(12):1477-1483 4.&160;吴冬秀、张彤、白永飞、王刚、王根轩,2002,-3/2方自疏法则的机理与普适性。应用生态学报,13(9),&160;1081-1084 5.&160;Dong-Xiu&160;Wu,&160;Gen-Xuan&160;Wang,&160;2000,&160;Interaction&160;of&160;CO2&160;enrichment&160;and&160;drought&160;on&160;growth,&160;water&160;use,&160;and&160;yield&160;of&160;broad&160;bean&160;(Vicia&160;faba),&160;Environmental&160;and&160;Experimental&160;Botany&160;43&160;(2),&160;pp.&160;131&160;-&160;139 6.&160;吴冬秀、王根轩,1999.2.,半干旱条件下春小麦种群不整齐性动态及其水分生理生态基础,生态学报,254-258 7.&160;吴冬秀、王根轩、赵松龄,1998.10.,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植被类型选择的生态经济学思考,科技导报,57-59 8.&160;王根轩、廖建雄、吴冬秀,2001,荒漠条件下甘草气孔振荡的水被动证据,植物学报,&160;43(1),41-45 9.&160;任红旭、陈雄、吴冬秀,2001,CO2浓度升高对干旱胁迫下蚕豆光合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作物学报,27(6),729-736 10.&160;陈雄、吴冬秀、王根轩、任红旭,2000,CO2浓度升高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60;11(6),881-884 10.&160;Gen-Xuan&160;Wang,&160;Dong-Xiu&160;Wu,&160;1999.11,&160;Effect&160;of&160;rain-water&160;harvesting&160;agriculture&160;on&160;the&160;soil&160;erosion&160;in&160;Loess&160;Plateau.&160;《Soil&160;Erosion&160;and&160;Dry-land&160;Farming》(Chapter&160;34),&160;SCR&160;Press 11.&160;王根轩、吴冬秀、廖建雄、陈雄,1997,《作物干旱生理生态方法与进展》,兰州大学出版社
|
|
主要研究方向: |
1.&160;全球环境变化生物学方向&160;&160; 1996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主要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博士期间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CO2和温度升高对黄土高原几种主要作物的生态效应”的主要完成者,参照“欧洲胁迫生理和气候实验项目”(ESPACE)中的草类生长室设计,制作了大田开顶式生长室,集中研究了高CO2浓度和干旱对小麦(两个品种)、蚕豆、谷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利用、生长、产量、籽粒品质、抗氧化系统等的复合生态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博士后期间的研究课题为“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生产力与碳平衡的生态效应研究”,该课题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和博士后基金的经费支持。 在该研究方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教委项目2项目。发表相关论文8篇,其中Sci核心期刊上3篇。 2.&160;生物长期监测方法研究、生物监测数据集成分析与数据库管理 3.&160;植物水分生态学方向 主要研究干旱对植物的生理生态效应、作物抗旱剂开发、植物的水分平衡等。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 4.&160;理论生态学方向 基于植物作为构件生物具有的生长可塑性与结构限制性特点首次对-3/2方自疏法则进行了理论推导,对-3/2方自疏法则的普适性及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给予了理论解释;关于竞争与种群不整齐性动态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关于群落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关系进行过一些思考。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科委基金项目2项,发表相关论文4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