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项调查建设国家级监测网络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地下水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要素,直接影响和改变生态环境的状况。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专家指出,国土资源部门历来重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50多年来,先后完成了以1:20万比例尺为主的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和130多万平方公里的1:5万~1:10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并于1984年完成了全国第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积累了50多年的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这些成果基本满足了我国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6年实施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地质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我国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地下水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地下水水质与污染调查评价和治理,保障饮水安全。专家们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质量呈现整体下降态势,有机污染物严重威胁我国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我国还从未系统开展过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水质总体状况,尤其是有机污染物状况总体不清,难以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规划,急需开展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二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改善生态环境。要充分开发利用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促进地下水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化;优化调整西北内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高效利用水资源;加快推进西南地区岩溶水开发利用,促进石漠化综合整治;开发南方红层浅层地下水,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利用蓄水构造,建设地下水库,拦蓄入海淡水资源,防止海水入侵,缓解沿海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三是加强地方病严重区和严重缺水城市的地下水勘查,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在高氟、高砷等地下水分布区及严重缺水区,开展勘查与改水示范,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饮用水源,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在重点城市开展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勘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四是加强全国地面沉降调查工作,逐步实现对地面沉降灾害的有效监控。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为重点,查明地面沉降的分布与演化规律,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和地质环境安全功能区划;建设全国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现代化监测控制网络;对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和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重大生命线工程进行地面沉降减灾专门规划,并加以实施。
五是尽快建成现代化的国家级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地下水的实时监控。实现国家对大型平原、盆地和岩溶连片分布区地下水的区域性有效监控,对重要城市、人口密集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区、大型能源矿业基地、重大工程建设区地下水骨干点的实时监控,逐步全面实现自动化监测与数据传输,使之成为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公益网络,及时向社会发布地下水监测信息,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并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地下水信息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