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科研新闻
东北地理所:东北百年生态恶化向人们拉响警报
关键字:东北,生态   时间: 2003-06-17  点击率: 1420118
  摘 要: 6月上旬,我国第一家碱地生态试验站――“中国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在沙漠化、盐碱化、草原退化十分严重的东北西部吉林省大安奠基。它将为东北西部盐碱荒漠化的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研究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标志着我国科技人员又一次开始东北生态环境治理的攻坚战。
6月上旬,我国第一家碱地生态试验站――“中国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在沙漠化、盐碱化、草原退化十分严重的东北西部吉林省大安奠基。它将为东北西部盐碱荒漠化的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研究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标志着我国科技人员又一次开始东北生态环境治理的攻坚战。

据承担实验站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站研究所科技人员向记者介绍,曾经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东北西部大草原,目前“三化”(沙漠化、盐碱化、草原退化)面积已达19万平方公里,占东北西部平原土地总面积的63%,内陆苏达盐碱地面积已居世界第三位,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20―30米的速度向东发展,松嫩平原盐碱荒漠化面积以每年1.4%的速度增加,产草量由1500公斤/公顷下降到500公斤/公顷左右。科研人员说造成“三化”的原因是人口不断增加,人为农垦和牲畜数量猛增,使草原严重破坏、不堪重负。

该所季中淳研究员认为,东北西部与我国西部地区在纬度地带性上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的特征是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条件之间处于临界的相对平衡状态之中,具有脆弱性、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只要稍受人为的干扰,就很容易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并诱发和促进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资料表明,我国西部和东北西部大都经历了:由狩猎→游牧→农牧→农耕的转换替代过程,人口的台阶性倍增过程,都曾有过滥牧、滥垦、滥采等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过程,最终引发了荒漠化,同时带来气候的暖干化。然而,我国西部是在千年级时间尺度上发生荒漠化演变的,东北西部则是在百年级时间尺度上,甚至是在近数十年间发生荒漠化演变的。东北地区近几年春季连续遭受百年不遇的大面积干旱(如今年5月整个东北地区的降雨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了5成多),即表明荒漠化进程正在加剧。

中科院东北区域发展研究学科组组长、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平宇对记者说,20世纪以来的100年(从1900年――2000年),由于东北地区人口不断增加和大规模的以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开发,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东北地区短时限内高强度经济开发对区域资源环境影响之强烈、变化之大、速度之快,世所少见,为全球范围具有典型的短时限人地关系高强度作用特征。张平宇博士说,人类活动强度增大,首先直接表现在土地的利用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2001年,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出要对“东北地区百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驱动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的设想;次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东北地区百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正式启动,同时获得国家及各方面支助经费600余万元;至今这项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这项研究描述东北西部荒漠化的同时,警示东北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还有:森林生态系统明显退化,昔日莽莽林海,经过百年超强度的过度开采,天然原始森林已基本砍伐殆尽,大部林区已被残破不堪的过伐林、次生林及人工林所代替,森林生物多样性锐减,大量的珍贵树种、经济动植物及遗传基因丧失。

森林的消失加剧了水土流失,至今东北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97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9%。水土流失又导致了东北黑土层变薄、退化。东北地区黑土带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其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植物根系发达、土壤团粒好,是我国结构性最好的土壤,素有“中国谷仓”之称。然而,由于水土流失的严重侵害,至少已有4.47万平方公里的黑土流失,有10%或者更多的黑土层已流失殆尽,丧失了生产能力;有人估算,东北黑土地正以每年0.7至1厘米的速度流失,照此下去再有50年,东北黑土层就要流失尽!而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则需要300年至500年时间!由于长期的资源粗放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等多种因素,还造成了东北黑土区目前普遍存在的土质退化问题。

湿地正逐渐消失。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为例,20世纪40年代三江平原沼泽和沼泽化草甸面积达534.5万公顷,占三江平原的81%(耕地面积当时为78.6万公顷仅占三江平原的7.2%);至2000年,耕地面积已达524万公顷,沼泽湿地面积还剩83.5万公顷,仅占三江平原面积的7.7%。除农垦外,城市扩建、道路建设和工业发展也加速了三江平原湿地的大面积消失。再以挠力河流域湿地为例,仅在1982年至2000年间,沼泽湿地减少了82%(由1982年的15500公顷减至2000年的1700公顷),灌丛湿地和岛状林湿地逐渐消失(由1982年的10100公顷减至2000年的零公顷)。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其特殊的水热效应和温室气体代谢过程决定湿地是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区。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邓伟的一项研究表明,三江平原经过大规模的开荒之后,农田已取代原来的沼泽和沼泽化湿地,从而导致三江平原气候趋向暖干化变化。研究称,近45年来三江平原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45年上升了1.2至2.3℃,在45年中,在70年代和80年代三江平原出现了2次增温突变,而这与三江平原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开垦面积和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同步。

百年前,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土地肥美、森林茂密、草原茫茫,各种资源丰富,呈现一派原始景象。90年代中期记者曾沿乌苏里江――中俄界河乘舟而行,界河中方一边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村庄,俄方一边却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见;一路只见有水禽由中方飞往俄方,却未见有反向者。据当地百姓讲,乌苏里江我方一侧支流河汊已很难捕到鱼了,要想捕鱼只能夜间到对面的河汊子里去偷捕。如今想来界河两边正是百年前后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映象。

“东北地区百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项目组的李为研究员,在分析东北百年生态环境恶化的驱动力机制时称,第一是大规模移民开荒。自19世纪清朝末期起,移民垦边、移民开荒开始形成浪潮。1897年时东北人口为700万,1911年增至1841万;民国时期又增至2659万,至今已达1.3亿人口。从1900年至2000年,东北人口由700多万增至1.3亿,增长了14倍,人口压力增长迅猛。第二是国外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式掠夺开发。在日本占领东北时期,其对区内的森林、煤炭、铁矿、油页岩等资源进行了大肆掠夺,并造成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第三是建国后的超强度开发。建国后东北成为国家主要的重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及林牧业基地。由于开发过程走得是一条以过度消耗资源和损害环境发展经济的非持续发展的道路,致使东北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以林业为例,东北森林资源建国前已遭受严重破坏,建国后又先后成立了82个林业局向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腹地进军。1949年至1995年共采伐木材9.7亿多立方米,使熟林资源面积减少了66.3%,熟林蓄积量减少了71.5%,森林资源质量也明显下降,如红松蓄积量由建国初期的2.4亿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0.45亿立方米,减少了87.3%。

项目组的专家们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经过百年高强度的开发,许多资源已进入枯竭期。出现了如木材、煤炭、石油等资源枯竭型的行业和城市,随着资源枯竭期的来临以及原材料工业与资源之间融合性恶化,东北的资源型产业已经进入衰退期和被动性调整阶段,这已严重拖累了整个东北经济的持续增长。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资源型产业向加工型产业升级的转型期,如果转型成功,东北将进入以结构效益为主的新的高增长阶段;如产业升级受阻,东北将进入更严重的衰退期。

(中国科学院 长春分院 )


相关文章:
红河学院教师到哀牢山生态站考察
千烟洲生态站科研人员到哀牢山生态站考察
数字哀牢山生态站项目通过验收
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将争做生态文明排头兵
鄂尔多斯站人员关于代间可塑性的研究被PPEES接受发表
法国科学家到哀牢山生态站考察访问
哀牢山生态站参加省级科普项目研讨会
3月到哀牢山生态站科考人员统计情况通报
4月到哀牢山生态站科考人员统计情况通报
云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到哀牢山生态站考察
相关文章分页:  共 70 页 694 条记录 9 3[51][52][53][54][55][56][57][58][59][60]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