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研新闻 |
巢湖的富营养化过程 |
关键字:富营养化
时间: 2003-11-20 点击率: 174750 |
摘 要: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安徽省境内。流域面积为9256km2,四周为丘陵山地,流域内水系发达,共有33条河流汇入,裕溪河为巢湖唯一出口。湖泊水域面积约760km2,平均水深3m,最大水深5m,它形成于距今1.2万年前,古巢湖面积约2000km2,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和人类的活动形成今日巢湖。巢湖形似鸟巢,故名“巢湖”。 |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安徽省境内。流域面积为9256km2,四周为丘陵山地,流域内水系发达,共有33条河流汇入,裕溪河为巢湖唯一出口。湖泊水域面积约760km2,平均水深3m,最大水深5m,它形成于距今1.2万年前,古巢湖面积约2000km2,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和人类的活动形成今日巢湖。巢湖形似鸟巢,故名“巢湖”。
巢湖本是江淮大地的一颗明珠,它烟波浩渺,水质优良,矿化度很低,酸碱适中??水草茂盛,溶氧丰富是鱼虾肥美的鱼米之乡。
巢湖富营养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至80年代加速发展,90年代已达严重富营养程度。30多年来巢湖从一个中富营养的湖泊发展成一个全湖严重富营养的湖泊,水质急剧恶化。
巢湖水域富营养化的发展是整个巢湖流域生态环境退化至恶化的反映,巢湖流域位于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带,由低山、岗丘和冲积平原组成,构造断裂发育,水系发达,河流上游地段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破碎,又由于变质岩的片岩、片麻岩等,地质年代久远,极易风化、剥蚀,土质疏松。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巢湖周边山丘森林植被曾遭到数次较大规模的毁灭性的人为破坏,砍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农耕生产用地不断扩大,毁林开荒严重,岩石的裸化风化和土壤的瘠化砂化越来越发展,致使巢湖流域水土流失愈来愈严重。80年代,流域内低山丘岗地带的2657km2中,属于轻度和中度的水土流失区达1157km2,占43.5%;属严重水土流失的约有1500km2,占56.5%。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5.9%。森林覆盖率为6.77%,天然森林植被破坏殆尽。地面植被的破坏导致大量泥沙下泻,河道、湖泊淤积严重,每年约有100万吨以上的悬移质由于水上流失而输移入湖,折合计算,则巢湖水域每年要增加氮600吨,磷10吨,有机质1万吨。
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短短30多年,沿湖工矿企业,从几十家发展到数千家,年排放工业废水数亿吨,除少量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外,绝大多数直接排入河道、湖泊,使巢湖水体营养负荷日益加重。
巢湖流域有耕地6400多km2,约970万亩,每年施用化肥2亿~4亿吨,其中约有l/3以上流失而进入河湖。
人口增加和城镇化的发展,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量增长,水体氮磷COD和BOD含量猛增。
综上各项,巢湖每年必须接纳总磷1050.27吨,总氮18367.80吨,其中约有34.0%的总磷和39.5%的总氮滞留于湖内。
由于巢湖污染物的长期积累,内源污染十分严重,在水―沉积物的交换过程中,由沉积物向水中释放的总磷每年约228吨,总氮每年约2100吨。由此可见,巢湖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营养库。
巢湖在1960年以前是与长江、淮河相通的过水型湖泊,长江入湖水量多年平均为13.6亿方,其吞吐水量较大,补给部分占总入湖径流量的98%。1960年巢湖建闸,使巢湖成为人工控制的半封闭性水域,长江入湖交换水量降低为多年平均约1.6亿方,基本上已失去吞吐作用。流域内各水系主要以雨水补给,由于灌溉需要,修建的大量水库更使巢湖入湖径流大大减少。水文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巢湖的水生生态系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封闭的环境,丰富的营养和适宜的温度、光照,大大促进了敏感生物物种的消亡和耐污藻类的繁衍,湖泊的富营养化得到了不可遏制的发展,终于形成为蓝藻型的严重富营养湖泊。
巢湖严重的富营养化,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也进行了一些治理工程,但是成效不大。巢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其根本途径必须实行全流域的生态恢复与建设,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和污染物入湖,恢复植被,科学调节入径流水量;在湖泊水域必须在控藻抑藻的基础上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人工扶植高等水生植物并适时适量地进行调控输移,不断削减氮磷负荷,使湖泊水体逐步洁净健康,让江淮明珠重放光芒。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屠清瑛 2003年11月17日 科学时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