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科研新闻
土地整理"以田生田" 再筑中国粮食安全"长城"
关键字:粮食安全,土地整理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   时间: 2005-03-16  点击率: 1113201
  摘 要: 据中国国土资源部2003年出台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年至2010年,全国平均每年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6.6万公顷,投入261亿元,分别占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总数和总投入的60%和78%。今年中共中央出台的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土地整理。
      1996年至2004年,中国耕地从13007万公顷减少到12260万公顷,8年净减少747万公顷。现在,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0.095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
      中国政府实行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占补平衡,即建设占用1亩耕地,必须相应补足1亩耕地。过去耕地的补充主要靠开荒造地,存在占好补差的问题,占补平衡常常徒有虚名,可供开垦的荒地后备资源也越来越少。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人均耕地0.04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粮食自给率仅50%,每年建设需占用耕地6000公顷左右,而目前全省可供开发的荒地不足2万公顷。2000年以来,福建基本停止了开荒造地,转而采用土地整理的方式补充耕地。

  土地整理采用工程措施,将现有的高低不平、大小不一、道路不通、渠道不畅的农田改造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标准农田。这在德国、荷兰、日本等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土地整理“以田生田”,增加了耕地。福建土地整理项目的增地率普遍超过10%,据省国土资源厅统计,近3年来全省投入7亿元,实施了108个、面积1.9万公顷的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良田3666公顷。浙江、安徽等地的土地整理项目增地率也普遍超过10%。

  土地整理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从根本上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据介绍,福建所有的土地整理项目都把宝贵的耕作层泥土挖起后再回填,这样整理后的土地当年就可投产,每公顷单季可增产粮食1500公斤左右,降低生产成本20%左右,地力的提高也相当于耕地的中国政府实行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占补平衡,即建设占用1亩耕地,必须相应补足1亩耕地。过去耕地的补充主要靠开荒造地,存在占好补差的问题,占补平衡常常徒有虚名,可供开垦的荒地后备资源也越来越少。

  ●每年补充耕地16.6万公顷

  以基本农田为主要对象的土地整理日益成为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1999年以来,国家已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31个,总投入50多亿元,这是国家迄今对农田基本建设最大的一次投入;省级累计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近2万个,规划新增耕地约21万公顷。

  据中国国土资源部2003年出台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年至2010年,全国平均每年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6.6万公顷,投入261亿元,分别占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总数和总投入的60%和78%。今年中共中央出台的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土地整理。

  (据新华社福州3月11日电)
 
相关文章: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构建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我国将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
我国粮食安全:增产之后犹存“近虑”“远忧”
政协举行记者招待会谈粮食安全问题
人大代表:关于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的议案
土地整理"以田生田" 再筑中国粮食安全"长城"
气候变化上升挑战粮食安全
2吨玉米“变”1吨石油,值不值?
李振声:中国人能养活自己
1万亿斤粮食有多“重”--代表委员热议中国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分页:  共 2 页 15 条记录 9 3[1][2]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