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都市报2006-11-29)(记者 王成琛 通讯员 王玲)通过引进一种小昆虫,配合施用安全的除草剂,不仅可以解决困扰中国内陆湖泊多年的水葫芦问题,还能将这种害草变成景观植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项技术却在武汉的实验室里沉睡了8年之久,未能发挥作用。
昨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方案的发明人——丁建清研究员向外公布该治理方案后,引得唏嘘一片。
丁现为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入侵生态学及生物防治实验室负责人,也是国内较早开展外来生物入侵研究工作的学者之一。他说,这项研究成果其实在1998年便已成熟,具体作法是:首先有选择地使用一定品种和剂量的除草剂,在短期内迅速抑制水葫芦种群的扩散蔓延,再释放一定数量的“水葫芦象甲”(一种小甲虫,水葫芦天敌,可从阿根廷、美国引进),并通过有关技术逐渐达到和保持水葫芦和象甲之间的种群动态平衡,取得持续控制水葫芦的结果。
据介绍,由于该项技术对化学除草剂的品种、使用浓度、剂量及应用次数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对环境影响不大。而且一次投资、长期见效,防治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在经过治理后,生长得到控制的水葫芦,也变成了一种景观水生植物。
丁建清说,因种种原因,这项技术的推广被耽误。在2000年东湖水葫芦疯长时,有人也希望通过这项技术进行治理,但后来却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