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国际前沿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来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第4期   时间: 2005-04-11  点击率: 156422
  摘 要: 摘要:河北省近两年来实施的生态修复试点工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不仅是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加速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该省在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河北省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04)04-0048-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Hebei

TIAN Suping

( Hebei Head Station of Water & Soil Conservation,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

Abstract:Two years’ experiments in Hebei indicates that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habilitate and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farmers’ living condition and adjust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tructure hence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t promotes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speed up the control of soil & water erosion. In the past two years, Hebei has made some good progress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some issues were also recognized for further discuss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Hebei, the issues existed and recommendations to solve them.

Keywords:water & soil conservation;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生态修复工作的基本概况

1.1 生态修复试点区概况

河北省八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涉及太行山区4个县(邢台、易县、武安、井陉)、燕山东部土石山区3个县(迁西、青龙、宽城)和燕山西部黄土丘陵区的蔚县。项目区总面积3 925.19 km2,人口49.71万人,平均人口密度126人/km2,人均收入1 755元;开展试点工作前,项目区平均林草覆盖度35.36%,有水土流失面积1 967.87km2,占总面积的50.13%。试点区工作完成后,生态修复治理面积2 225.3km2,林草覆盖度平均达到80%,水土流失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0.65%。

1.2 生态自我修复的主要成效

1.2.1 山绿了 通过封育,试点区内林草覆被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试区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 550 km2,林草平均覆盖度由35.36%提高到80%,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邢台县山区试点区植被覆盖度由45%提高到80%左右,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1.2.2 人富了 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了高效农业,乡镇企业和旅游业得到了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试点平均人均收入由1 756 元增加到2 100元以上,增加了20%。蔚县在试点项目区发展错季蔬菜233.33 hm2,亩纯收入达到1 200元,人均增收400元;试点项目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组建了“绿色总公司”,组织农民大力开发当地土特产品,对野生的蘑菇、黄花、榛子、苦壮菜等进行深加工,提高群众收入;兴建了“空中草原”、“谢海子湾洞”、“王喜洞”等旅游避暑景点,每年吸引省内外游客2万人,年收入达60万元。

1.2.3 群众的生态意识增强了 山区群众饱受了干旱、洪水带来的灾害,经过生态自我修复工程的实施,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变美了:山绿了,风小了,水清了,粮食、收入增加了,群众得到了实惠,自愿投身到生态修复建设中去。

1.3 主要做法

1.3.1 改良畜种,实行舍饲圈养 在生态修复试点区内采取引进优良畜种和改良当地畜种的方法,发展适宜当地圈养的良种绵羊、小尾寒羊,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实行舍饲圈养,为实现生态修复提供了保证。武安市对新建牛羊圈舍给予补助,凡羊存栏数达50只以上,牛存栏数20只以上,修建每个圈舍补助100元;对新建青储池,储存量在20 t以上的,每池补助100元等等,为生态的自我修复创造了条件。

1.3.2 生态治理项目与生态修复工程有机结合 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与生态修复工程有机结合是保证生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一退双还”,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水源工程等措施,调整种植结构,变广种薄收为集约高效农业,保证生态修复顺利进行。蔚县试点区实行对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对违反者予以处罚,保证了生态自我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

1.3.3 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为解决群众燃料问题,在试点区内开展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通过发展沼气、以电代柴等,解决群众燃料问题,促进生态修复。易县梁各庄乡柴厂村,已有50%以上农户开始用沼气做饭、照明,农户的燃料、用电得到解决后,有效地解决了群众上山砍柴的问题,缓解了封禁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确保了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实施。

1.3.4 实施生态移民,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为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部分县在试点区内实现了生态移民,即对生存条件恶劣、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边远山区农民,通过移民外迁,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如在易县石灰岩深山区的牛岗乡、甘河净乡、管头镇等乡镇10个村,干旱缺水、耕地较少,外迁移民744户2 748人,使该区人口密度降低一倍,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林草覆盖率由移民前的30%增加到70%,人均收入从900元增加到1 300元,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

2 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我省两年来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统筹规划和协调力度不够

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水利、林业、农业、畜牧、能源、土地、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目前各地没有制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整体规划,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方面的统筹协调,一些部门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在项目组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不能互相配合,使生态修复工作在项目协调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2.2 配套政策及措施滞后

要想真正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首先必须解决群众燃料、牛羊饲料等问题,只靠行政命令维持的生态效果不会长久。因此,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入手,解决群众存在的实际问题。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治理与致富相结合的良好思路,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沼气池建设、舍饲圈养和特色经济等,但这些都必须有配套的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作保障。

2.3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目前我省用于生态修复的资金极为有限,加之水土流失区的地方和群众经济困难,而封禁治理区的管理(管护)、效益监测、宣传、植物措施的补植、补造以及必要的工程措施等,都必须以一定的资金为前提和保障,而目前,这部分资金没有稳定的来源渠道,制约了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持久开展。

2.4 植被类型和治理措施单一

从水土保持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由乔、灌、草结构形成的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结合的生态系统才是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而目前我省普遍存在着植被类型和治理措施单一的问题。例如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辅助人工措施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大都以还林且以还乔木为主,乔木品种单一,很少采取乔、灌、草多生物品种混交种植。

2.5 对生态修复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的部门对该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3 主要对策

3.1 分区对策

河北省自然条件复杂,地域差异性较大,根据各地地形、地貌、气候、降雨、岩石、土壤等条件,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可将全省划为分四个生态修复区:即:坝上高原风蚀区、燕山山地丘陵区、冀西北间山盆地治理区和太行山山地丘陵治理区。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生态修复所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

坝上高原风蚀区:该区属农牧交错区,降雨量少,以风蚀为主。生态修复主要对策是:禁止过度放牧,实施以草定畜、围栏和舍饲圈养等措施,保护和改良现有草场,实现生态修复。

燕山山地丘陵区:该区降雨量较大,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生态修复的主要对策是除对现有的林地搞好抚育管理外,对荒山荒坡以及干旱阳坡实施封禁,减少人为破坏;对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冀西北山间盆地区:该区山地、丘陵、河川盆地相间分布,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降雨偏少,生产方式以农为主。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在山区,特别是远山。采取的主要对策:植被盖度较好的天然林场和天然草场以封育保护为主,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对残林及荒山荒坡,应辅助于必要的人工措施,对土层厚、水分条件好的阴坡可适当补植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对干旱阳坡地以耐旱山杏、柠条等灌木为主,恢复植被。

太行山山地丘陵治理区。该区降雨较大,水资源丰富,热量条件较好,人口密度较大,环境压力大。生态修复的重点是:开展“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宣传,坚决遏制乱砍、乱伐、陡坡开荒、超载放牧等行为;对深山区以封禁为主,25 以上的陡坡地或限制坡度以上的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浅山区要乔、灌、草结合,增加大地植被。

3.2 进一步提高对生态修复工程的认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意义,总结生态修复成功的经验,组织干部、群众到现场进行学习,提高他们对生态修复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生态修复工作的良好氛围。

3.3 安排专项资金

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必须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保障。国家应当把生态修复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3.4 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鼓励和调动广大群众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为生态修复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5 统一领导,加强协调与配合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涉及水利、林业、农业、计划、财政等职能部门,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生态修复工作的领导,协调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联动,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的作用和效益,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

作者简介:田素平,(197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科研、生产方面的工作。

相关文章:
我国利用世行贷款进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获得成效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会议召开
水利部公布《2003年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
水土保持将成为减轻长江洪灾的根本性措施
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在四川广安召开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四大成绩 900多个县实施封山禁牧
红壤水保的长汀模式
我国水土保持取得新成效 去年护育6万平方公里
鹰潭站被命名为第一批“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 页 10 条记录 9 3[1]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