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国际前沿
中国地下水 掀起你的盖头来——解读《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成果报告
关键字:水资源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 2005-04-25  点击率: 1121469
  摘 要: ●全国地下淡水资源天然补给量每年为884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每年为3530亿立方米; ●全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较好大,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每年尚有2600亿立方米的开采潜力; ●由于不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灾害相继出现; ●加强地下水水质和地面沉降等调查,建设现代化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络是当务之急
实施了一大批地下水开发示范工程

      包括贵州、广西、云南、湖南、广东、湖北、四川、重庆在内的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是我国“老、少、边、山、穷”集中分布区。这里岩溶分布面积达78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缺水人口1700多万。由于这里岩溶发育,降水迅速转入地下,形成了“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造成人居饮水困难、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

      为满足国家进一步推进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整治的需要,通过全面开展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石漠化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初步查明区内分布地下河3066条,岩溶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每年1808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每年620亿立方米,而目前每年仅开发利用92亿立方米,占总量的15%,尚有500多亿立方米的岩溶水可供开发利用。

      在开展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石漠化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同时,通过岩溶地下水的有效开发利用与石漠化综合整治示范,分别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总结出了山区开发表生带岩溶水,径流和排泄区开发地下河水、平原或蓄水构造采用钻孔取水等三种岩溶水开发模式。建立的“贵州巨木地下河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在详细查明巨木地下河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筑坝蓄水,提高水位,彻底解决了平塘县近10000布依族村民饮用水和耕地灌溉难题。建设的“广西苹果表生岩溶泉利用示范工程”,充分利用表层岩溶带的调蓄功能,结合水柜建设,不但解决了1335人饮用水和200多亩土地灌溉问题,还有力的促进了岩溶石漠化的生态环境整治。“湖南龙山县八仙洞堵洞成库示范工程”,在查明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堵洞成库,建成了库容70万立方米的八仙洞岩溶水库,引水量每秒达到30升,灌溉水田800多亩,并可在冬季引水发电。

      为缓解西部严重缺水地区的人畜饮用水困难,6年来,在西部13个省(市、区)90余个县(市、旗)严重缺水的村庄、城镇,完成探采结合示范井340眼,红层浅井6万余眼,累计供水量每天超过70万立方米,直接解决了3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并为解决近1000万人饮用水难题探明了方向。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先后在四川、云南、重庆等地开发利用红层地下水解决人畜饮水矛盾。科技人员在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中发现,红层地区在沟谷和山间洼地普遍分布的浅埋风化带裂隙水,水质良好并易于补给。据此,他们创造性地探索出了科学、经济、实用的“庭院微型自来水”供水新模式。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在推广应用这一模式,解决全省红层分布区105个缺水县(市、区)约400万人的饮水问题。

      不合理开采利用引发多种地质灾害

      通过开展全国地下水环境评价,表明全国大部分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保持基本稳定,有5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出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全国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180多个,发生岩溶塌陷1400多例,海水入侵面积2457平方公里,西南岩溶石漠化和北方土地荒漠化面积有所增长。

      调查显示,到2003年,全国有50多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沉降面积扩展到9.4万平方公里,形成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地面沉降严重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累积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0000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浙江省的嘉兴等沉积中心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达到2.63、2.80、0.82米,并出现了地裂缝灾害。华北平原是我国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天津、沧州和北京东北郊形成了三个地面沉降中心,天津塘沽最大沉降量已经超过3.1米,沿海一带已出现负标高地区20平方公里,风暴潮灾害严重。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累计已达2.25米,受基底断块差异影响,出现了20多条地裂缝,最长达4公里。

      目前,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已达180多个,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和加深,形成了多个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复合体。沧州、德州深层地下水漏斗区的最大水位埋深超过100米。

       在隐伏岩溶区,由于大量或大强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塌陷,造成楼房开裂倒塌、人员伤亡、铁路减速或中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岩溶塌陷1400多例,塌坑总数超过40000个。全国有50%的省份发生地面塌陷,尤以广西岩溶区地面塌陷最为突出,塌陷范围最大达7600平方米。

      辽宁、河北、山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发生的海水入侵,已经呈现由点状向面状发展趋势,造成群众饮水困难,土地盐渍化,农田减产或绝收。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发展最为迅速,2003年海水入侵面积达2457平方公里,比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了937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62平方公里。莱州湾沿岸地区由于海水入侵,造成40多万人吃水困难,8000余眼农用机井变咸或报废,60多万亩耕地丧失灌溉能力,每年减产粮食3亿多公斤。

      最新调查表明,西南岩溶石山地区7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石漠化面积达10.5万平方公里。在调查的339个县(市)中,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县有20个,大于500平方公里的县有74个。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总面积为8.8万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20个县全部分布在这三个省区。据统计,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年均增长1650平方公里,年增长率为2%。

      我国北方地区共有荒漠化土地175.81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58.76万平方公里,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98.59万平方公里,土地盐渍化面积18.46万平方公里。加上北方地区的戈壁和以流沙为主的沙漠面积112.66万平方公里,北方地区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总和达到288.4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0%。

     

文章分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我国的水资源及可持续发展
欧洲水资源保护不得力
我国水资源现状: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4
国际水资源管理会议在约旦举行
中国强化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面临四大挑战
水资源紧缺成粮食安全瓶颈 损失粮食300亿公斤
我国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及对水资源影响初步查明
IUCN:实施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我国5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
水利部总工刘宁:中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
相关文章分页:  共 2 页 18 条记录 9 3[1][2]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