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国际前沿
2005年海伦站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关键字:国际合作,学术交流   时间: 2005-12-30  点击率: 57624
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1)美国Iowa 州立大学教授Richard M Cruse
应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生态课题组的邀请,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学系土壤物理学家理查德.克鲁斯(Richard M. Cruse)教授于2005年7月18日至31日在哈尔滨执行黑龙江省外专局项目“黑土退化过程研究”(项目编号为20052300135)。
7月20日,来我站参观考察。同时对黑土水土流失得以成功治理的“拜泉双泉小流域”和“海伦前进小流域”进行了考察,并与黑土生态学科组就“黑土生产力长期定位研究”、“高光谱在黑土养分评价的应用”、“利用Century 模型对土壤有机质的评价”、“黑土保护性耕作”、“土壤机械压实”、“黑土退化过程”六项专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指出美国依阿华州和黑龙江省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作物种植及土壤,在很多方面可以开展比较研究,对课题组开展的土壤生产力长期定位研究和土壤机械压实模拟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我站期间,克鲁斯教授做了“土壤管理”、“作物残茬作用”、“水土流失观测”三个专题报告,并与我所科技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克鲁斯教授在谈到中国黑土时说,中国东北有这样一块高肥力的黑土地非常重要,对保障中国粮食的生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黑土地貌特点是坡非常长,这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加之冻融侵蚀,对黑土的肥力影响是非常大的。此外,克鲁斯教授表明当前中国黑土农田的管理导致的黑土退化是不可避免的,发现农民将秸秆甚至作物残茬移出了农田,这对农田是非常不利的。主要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壤裸露的农田势必加重黑土的水土流失,二是缺乏作物秸秆的归还,将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这对中国粮食的持续生产或高产是不利的。
克鲁斯博士回国后将向美国发展中国家项目办提交“水土流失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和“土壤机械压实”两项项目申请。同时申请两国研究生互访及合作研究项目,也希望黑土生态学科组在中国同时申请类似的合作项目。
(2)应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晓冰研究员的邀请,美国麻省大学农学系专家S.J.Herbert(赫伯特)教授于8月6日至9日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首先Herbert教授对海伦前进乡光荣村的“黑土侵蚀与作物生产力”研究进行考察,对此课题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了黑土侵蚀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之后又对海伦生态实验站进行参观考察及学术交流。
在所期间,Herbert教授做了“土壤侵蚀对作物及环境的影响”的专题报告,他阐述了作物种类、耕作方式与土壤侵蚀关系,以及土壤侵蚀对河流、海洋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会后教授又与我所研究人员及学生就有关黑土保护性耕作、作物生产力、美国水土流失现状等许多科学问题的进行了热烈讨论。
经过短暂几天的交流与研讨,双方对共同的科学问题深入、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S.J.Herbert教授将对有关的学术研究项目担任顾问,并达成有关项目的合作意向。
(3)海伦站站长韩晓增研究员赴加拿大进行为期10天的科学考察
十天中,韩晓增研究员先后飞临加拿大的n个州,重点考察了加拿大的土类、轮作、免耕的科学问题。
(4)宋春雨副研究员赴美国进修6个月
宋春雨副研究员,于2005年3月至9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6个月,重点研究了,在不同全磷量的土壤中,土壤磷素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土壤温湿度的变化对不同速效磷的分析方法的影响、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关文章:
亚洲通量网国际学术交流会
Nebraska大学Dennis D. Francis教授和Oklahoma州立大学Kyle Freeman博士访问栾城站
中外专家呼吁:农业面源污染已到非治不可地步
中科院召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中科院专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专访:由“点”到“面”治理农业污染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应注意平等
第12届全国农业生态研讨会的与会人员到鹤山站进行野外考察
2005年海伦站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英国洛桑实验站农业与环境研究部教授、土壤学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方法创造人之一Philip C Brookes博士带领Sarah J Kemmitt和Cathy博士访问鹰潭红壤站
相关文章分页:  共 2 页 20 条记录 9 3[1][2]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