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友好往来 |
千烟洲站生态信息背景调查全面展开 |
关键字:千烟洲
时间: 2003-07-22 点击率: 153263 |
摘 要: 千烟洲建站20多年来,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原来的荒山秃岭变成今天的郁郁葱葱的人工林。目前在千烟洲站开展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碳循环项目在试验站实施。根据生态系统监测的需要,同时为了配合在站上实施的课题研究,非典过后,千烟洲站投入大量人力全面展开生态背景信息调查。这些调查的内容及区域范围如下。 |
千烟洲建站20多年来,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原来的荒山秃岭变成今天的郁郁葱葱的人工林。目前在千烟洲站开展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碳循环项目在试验站实施。根据生态系统监测的需要,同时为了配合在站上实施的课题研究,非典过后,千烟洲站投入大量人力全面展开生态背景信息调查。这些调查的内容及区域范围如下。
1 植物群落组成结构调查
对站区主要植物群落类型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种类组成、空间结构、演替规律等。这项工作聘请武汉植物所的硕士毕业生胡理乐同学负责。同时还将请以前在站工作过的老科学家指导调查,重点分析自然演替下植物群落和20年前的比较。调查过程中,请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有经验的工程师对年轻人进行植物分类学指导培训。
2 建立永久标准地
以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生产力与碳储量的动态为目的。目前,通量观测塔周围的1公顷标准地已经设立完毕,包括树木直径测量等工作。这项工作正在继续,在试验区设立若干块标准地,代表各种群落类型。这项工作除了核心试验区以外,还将在试验站所辐射的其他几个观测点开展,其中有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兴国水土流失区等,分别由陈永瑞、林耀明、汪洪清负责。
3 森林生产力调查
从建立树木种群生产力模型开始,调查核心试验区主要树中的生长规律、生产力动态特征、不同结构林分的生产力空间分布格局等。这项工作主要是为了配合碳通量研究项目,目的在于建立群落学过程与通量观测的耦合关系,验证、校准通量观测的结果。这项工作将为众多项目的实施提供背景信息。结合星影像分析,可以建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地面-遥感综合模型。不但可以揭示生态系统的碳汇特征,通过定期复查,还可以分析碳积累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历史性意义。这项工作请今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李轩然同学负责。李轩然同学将于9月份入我所攻读硕士学位。
4 土壤背景调查
为了分析生态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千烟洲站将定期、大量采集站区土壤样品。由于经费限制,这些样品将作为背景信息的替代形式保存,建立土壤样品库,作为生态系统的实物档案,为以后开展相关研究准备素材。
5 空间信息整备
同过整理各种空间信息,为开展不同尺度的生态过程研究提供基础需据。包括各种土地利用信息图与地形图的数字化、图像化,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加工处理等。这项工作由样汝荣、王利军等负责。
6 生态信息系统建立
通过整理20年来观测研究数据,建立刻查询的生态信息系统,为各种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综合数据支撑。这项工作正在得到全站研究人员的积极响应。同时,隶属于江西省区域生态过程与信息重点试验室(依托千烟洲站)的生态气候研究中心(依托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将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作积极贡献。
(千烟洲 刘琪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