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事记 |
首届中国水域生态系统监测及网络研究学术会召开 |
关键字:生态系统
时间: 2004-06-02 点击率: 1186325 |
摘 要: null |
由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域生态系统分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水域生态系统监测及网络研究学术研讨会”于5月13日至1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会议由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刘建康院士担任主席,来自中科院系统的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以及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暨南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和福州大学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代表就中国水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及规范、中国水域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建设、中国水域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的总体目标、思路与内容及中国水域生态环境蓝皮书编撰事宜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据悉,CERN水域生态系统分中心挂靠在水生生物研究所。分中心主任蔡庆华研究员就中国水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及规范的制定、修订及执行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来自各单位的代表分别报告了胶州湾、长江口、大亚湾、三亚、千岛湖、天鹅洲、三峡水库、香溪河、滇池等野外台站以及广东、福建和云南若干湖泊水库的监测与研究情况,并对监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监测指标体系、监测规范、监测手段与方法的运用、监测与研究的结合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与会代表讨论了国内有关部门所属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台站(网络)的现状,并与国际三大网络(LTER、ECN、CERN)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所属各水域生态站(中心)在水域生态系统长期监测与研究方面历史悠久、工作系统,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上均取得了极具特色的优异成绩。随着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如何对水域及其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保证水资源安全,促进水环境保护等问题显得日趋重要。目前我国水域生态系统监测台站在区域布局与生态系统类型上尚存在严重不足,与会代表经过认真讨论达成共识,认为应加强中国水域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建设,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能代表各种类型水体的监测体系及研究网络。并建议以CERN水域生态系统分中心为基础,在自愿加入的原则下吸收更多野外台站(网络)或与有关部门合作(如中国昆明国际湖泊研究中心等),逐步推进。代表们还提出,近期应加强滇池、抚仙湖、三峡水库、香溪河、天鹅洲、龙感湖、长江口、千岛湖、新丰江水库、珠江口、塔里木河等已有或拟建台站的建设,并开展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工作。
与会代表经认真讨论,将中国水域生态系统网络研究定位在建成以面向国家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安全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开展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和长期生态学基础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前瞻性研究及水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体合理开发技术与示范研究为总体目标的有中国特色的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为国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水体环境的实际情况,大家认为在加强水域生态系统监测的同时,近期应重点就我国水域生态问题开展如下研究:重要水域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典型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河口、珊瑚礁、红树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重要生源要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人为、自然因素干扰下水域生态系统的响应,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健康状况及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污染水域修复的生物学。
与此同时,代表们对水域生态系统的联网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应结合水资源安全、水环境保护、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等重大国家需求,开展区域乃至全国尺度的水域生态系统比较研究。近期可探索沿长江一线和沿海岸分布的若干站点联网研究的可行性,进一步凝练科学目标,从比较海洋学和区域湖沼学等角度开展研究。
与会代表还听取了蔡庆华研究员关于“中国水域资源、环境与生态学研究系列丛书”的编写进展报告。该丛书由刘建康院士担纲总主编,CERN水域生态系统分中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组织和研讨,汇聚了中国科学院及国内水域生态学研究相关单位的多位常年辛勤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组成编撰小组。丛书包括9部分册,分别论述中国河流、水库、湿地、城市湖泊、高原湖泊、内流区湖泊、温带海湾、热带亚热带海湾的资源状况、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等。计划今年9月份完成初稿,年内正式出版发行。代表们讨论了拟议中的“中国水域生态环境蓝皮书”编写事宜,认为应结合系列丛书的编写过程,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重大环境问题,结合国际生态学研究的最近成果和动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客观描述我国水域(包括内陆水体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情况、科研成果以及可能的发展等,具体写作提纲将由CERN水域生态系统分中心与科学委员会及有关专家协商后尽快拟定并实施。
随后,与会代表考察了长江三峡水库及其湖北境内最大入库河流――香溪河流域。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正式蓄水以来,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建康院士指出,在对水库及其主要入库支流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的同时,须考虑水生生物群落的时空格局与水文、水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应与有关部门联合,在构建水库流场模型的基础上,叠加生态因子场,最终探讨三峡水库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这可能是解决或减缓今年3、4月份部分库湾出现富营养化征兆的有效途径之一。
(来源:水生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