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事记 |
中国生态研究网络的数据共享“实验” |
时间: 2006-02-28 点击率: 1087232 |
应有更多科研人员参与数据的获取
如果大家都不去获取数据,而是坐在电脑前等着共享别人的数据,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等都不愿意到野外做艰苦的数据获取工作,也会对科学发展带来负面、不利的影响。“很简单,干吗花那么多力气去做实验,花三年、五年去获取数据,出文章慢了,在科技绩效评价上也没有什么好处。”欧阳竹忧心忡忡地表示。他已感到,去禹城综合试验站自己观测数据的人比过去明显少了。
不去现场获取第一手数据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科研人员可能对他所做项目的整个科学机理和过程根本不清楚,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仅仅根据拿来的数据做研究,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从资料的获取,对试验过程的认识到科技成果的产生,这个过程很重要。即使是宏观问题的研究,也需要了解所做区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简单地把数据一抄,分析一下就能下结论。
欧阳竹说:“连研究区域实际的生态状况都不知道,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肯定是靠不住的。搞地学的、搞生态的老科学家,把全国主要的生态区都跑过了,他们的工作就很扎实,对具体的生态状况很清楚,所以他们的科学结论就靠得住。生态学研究应该把共享数据的使用与脚踏实地的野外调查、试验观测密切结合起来。”
记者了解到,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包括中国科学院以外的科研力量到台站工作,参与生态监测、数据收集,不仅对研究工作有益,也是扩展数据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可以让更多的人把自己手头的数据拿出来共享,而且观测人员素质的提高,将有助于得到更多高质量数据,同时能够推动CERN发挥对整个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