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大事记
孙鸿烈院士: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为生态系统评估提供支撑平台
时间: 2006-05-19  点击率: 149568
 

孙鸿烈院士: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为生态系统评估提供支撑平台

 

2006510日上午,孙鸿烈院士在“中国生态大讲堂”2006年春季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生态系统综合研究如何为国家生态建设服务”的大会报告,强调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可以为生态系统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孙院士首先介绍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组建历程。他指出,组建CERN是由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强烈的人类活动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共同决定的。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就开始建立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野外站,在全国各地开展相关观测、试验和示范推广等科学研究工作。为了加强这些生态站的综合研究能力,便于统一管理,形成合力,1988年中国科学院决定组建CERN,第一批有29个生态站,目前已经增加到36生态站。另外,在科技部领导和组织下,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也已组建完成,共有分布于我国不同生态区、代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53个生态站(其中包括17个试点站),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教育部等,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也是CERN综合研究中心,挂靠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台经

这里一范围内式评估研究、长期生态的观测、孙院士强调,CERN在设计之初就要求网络内的生态站都能够具备长期观测、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这三重功能,每个生态站均是某类生态系统的“观测-试验研究-示范站”。各生态站都有一些共同的观测项目,包括各种生态系统的生物指标、气候指标、土壤指标等,通过一定的技术流程、规范和设备来实现观测指标和数据统一;试验研究是在长期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的动态变化进行连续追踪、相互比较,进而探索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生态系统管理优化模式;而示范推广就是根据长期观测和试验研究的结果,辅以一定的技术措施,将遴选出来的优化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在这里,长期观测是基础,试验研究是支撑,而示范推广则是应用,最终实现CERN服务于国家生态建设,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的目标。

孙院士还指出,CERN网络化监测与研究为全国和重点区域生态系统评估提供了支撑平台。CERN生态站具有很好的区域代表性,积累了2050年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是生态系统评估的数据支撑;CERN生态站遴选了不同生态系统的优化模式,是不同生态区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基础。生态系统评估不仅要充分利用野外生态站的观测数据,还要将遥感、模型及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CERN在生态学一些基本规律的认识、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孙院士强调,各种生态系统是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管理好了,它就是循环的、永续利用的;相反地,管理不好,就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从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生态系统研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CERN是由中国科学院来组织,它为全国乃至为全世界的生态学、地学、环境科学提供研究平台,对开展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研究、长期生态观测和国家生态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潘明麒、姜鲁光)

 

报告人简介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前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鸿烈院士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土地资源以及区域综合开发问题的考察研究工作。1983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从1988年起倡议并领导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是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始人和缔造者。19922002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和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198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9年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奖。

现任中国生态研究网络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生态与环境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世界数据(CODATA)执委会委员、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理事会国家代表、理事、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