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生态大讲堂 |
我国采取七项措施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
关键字:环境保护
时间: 2004-06-03 点击率: 1123294 |
摘 要: 今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6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介绍了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 |
今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6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介绍了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
解振华说,我国是海洋大国,防治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一直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国家把渤海作为全国污染防治的重点工程,坚持河海统筹、陆海兼顾的方针,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初步遏制了渤海海洋环境恶化的趋势。
“但是,全国陆源污染物排海问题仍然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解振华强调,“由于长期沿袭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加之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欠账多,从全国环境状况看,无论是近岸海域,还是陆地环境,形势都不容乐观”。
他指出,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2003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超过环境容量的62%,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1%;全国江河湖海普遍遭受污染,城市空气仍处于较重污染水平,监测的340个城市中有27%属于严重污染。
――污染结构发生变化。工业污染所占比重下降,生活污染比重在上升。2003年,全国生活污水超过工业废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3%。农村面源污染呈加重趋势,一些大城市出现了煤烟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室内空气污染也日显突出。此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也面临多方挑战,噪声污染更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一些地区滥捕、滥猎、滥采屡禁不止,许多很有价值的宝贵遗传资源流失,外来物种入侵加剧。土地和森林退化,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滩涂消失,天然湿地干涸,生态失衡十分突出。
“针对我国的环境形势,当前环保部门共重点做了七方面工作”,解振华强调指出。
他介绍,一是促进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深化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规划、标准中,努力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科学发展的制度,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
二是严格环境监管,依法行政,促进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环境承载能力,新上项目污染排放不能超出当地环境容量,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实行清洁生产,治理老污染源,削减排污量,确保增产不增污;积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逐步实行持证排污,建立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公布制度和企业环境行为公开制度。努力实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改善环境质量。
三是抓住重点,按照生态系统方式管护环境,集中力量治理“三河”“三湖”等重点地区、城市环境问题。要加强入海江河流域氮、磷排放总量的控制,防止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要认真落实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确保实现国家“十五”环境保护计划目标。
四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落实党委重视、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监管、部门分工负责、企业治理、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环境保护体制,坚持污染者负担原则,积极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筹资、企业化治理、市场化运营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要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特别是首先限期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确保保本微利,保证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营。
五是发动群众,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管。依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信息的透明度,为公众了解和监督环保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建立完善鼓励公众在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制定和开发建设项目评估过程中的听证制度,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六是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整合、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科技能力,集中力量研究和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力争用少的投入解决更多的环境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
七是提高加强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解振华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环境的均衡发展”。
(来源:中国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