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生态大讲堂 |
山西省常务副省长: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绿色山西 |
关键字:生态环境
时间: 2004-08-05 点击率: 1150864 |
摘 要: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第六次省部联席会议暨现场会上,山西省常务副省长范堆相强调,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根治晋北风沙,建设绿色山西。
|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第六次省部联席会议暨现场会上,山西省常务副省长范堆相强调,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根治晋北风沙,建设绿色山西。
范堆相指出,山西省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省份,特别是晋北地区,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因为地处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成为大西北风沙侵袭北京的主要通道和三大风沙源之一,有沙化土地和潜在沙化土地面积1700多万亩,沙区耕地每年被风蚀0.5――1.2厘米左右,近20万公顷草地因风沙危害逐步退化。从2000年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截止2003年,山西省累计完成治理面积580.6万亩,占到计划任务的97.5%。其中。林业项目完成417.5万亩,占到计划任务的99.8%;草地治理完成92.3万亩,占到计划任务的88.7%;小流域治理完成70.8万亩,占到计划任务的96.6%;水利、舍饲养殖和生态移民等配套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经开始发挥效益。桑干河流域、京大高速公路两侧,特别是沿大同、阳高和天镇一线通往北京的主要风沙通道,建起了60万亩防风固沙林;在朔州市怀仁、山阴、朔城区的洪涛山沿线,建起了35万亩连片防护林带;在大同盆地西北部的左云、南郊区和新荣区,建起了40万亩阻挡风沙东进的林网;在滹沱河流域,建起了30多万亩的水土保持林带,初步构建起晋北地区防沙治沙网络的主体骨架。
他还总结了几方面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一是不断强化对生态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林草资源不足、水土流失、风沙侵蚀是制约山西省晋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工程建设具体组织实施的需要,实行了省政府负总责的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省、市、县三级政府每年年初以责任状形式将年度任务落实到位。各工程县作为工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实行县级政府负责制,县长对工程建设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强化了地方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责任意识。
二是妥善处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推动工程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首先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必须始终把生态效益摆在优先的地位,始终牢牢把握以保护恢复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治理方向和治理目标。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让农民群众也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的面貌,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三是坚持集中连片治理,提高工程建设的规模效益。统筹考虑劳动力、工程量的因素,通过制订比较合理的作业计划,尽可能地实行集中连片治理。将工程区规划为“五带”“六区”,即五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和六个重点治理区,各县工程项目在“五带”“六区”的总体规划之下进行安排。现在,新建万亩以上连片治沙工程100多处,其中5万亩以上规模工程20多处,10万亩以上规模工程8处。
四是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实行监理制;在工程资金管理方面,实行报帐制;在工程档案管理方面,实行省、市、县、乡层层建立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在工程管护方面,实行严格的禁牧措施,有效减少人为破坏。
五是推广符合当地实际治理模式,切实提高治理效益。山西各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治理模式,创造了柠条和紫花苜蓿条带间作、仁用杏和紫花苜蓿条带间作、乔灌带状块状混交、围网封育、林草混交综合治理等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理效果。
六是不断创新工程建设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凡是在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坡,都可以采取拍卖和承包的办法,由农民个人、社会团体造林,享受国家给予的种苗补助政策;对退耕的林地和草地,实行“谁退耕,谁还林(草),谁管护,谁受益”;对紧挨承包地的荒山造林,尽量实行“林随地走”;对集体造林成果,能够拍卖承包到户的,尽量拍卖承包到户。
(来源:人民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