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中国生态大讲堂
中国生态大讲堂:王毅谈中国生态与环境的长期挑战与节约型社会
时间: 2006-05-08  点击率: 149546
 

中国生态大讲堂:王毅谈中国生态与环境的长期挑战与节约型社会

2006428,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王毅研究员为中国生态大讲堂(第7讲)作了题为“中国生态、环境的长期挑战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对中国生态环境长期问题的认识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王毅研究员在做报告

 

中国生态与环境的长期挑战是节约型社会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既有节约传统和历史延续的影响,更有着它的资源环境背景。

从现状来看,我国已经进入长期战略资源供需矛盾、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阶段。战略资源、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表现在:能源结构型矛盾突出,油气供应短缺,能源环境问题严峻;适用土地资源不足,人均占有水平低;水资源区域不均衡,节水潜力大;矿产资源供需缺口持续扩大,资源利用率低。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在自然环境先天不足和全球变暖的双重影响下,使我国面临着全球最严峻、最复杂的环境问题。

从长远发展来看,资源与环境又面临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体现在:人口、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城市化将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农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水电资源产权分配、核电管理与环境风险提高等新的能源环境问题产生;全球变化压力不断加大。

众所周知,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制约作用。在生态与环境面临长期挑战的背景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它是国情制约和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另外,它还有着和平发展、绿色崛起与示范的全球意义。

节约型社会的评价: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问题与经验

王毅研究员指出,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面临着很多实际的问题,首先就是要对其进行基本的评价。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发展总体处于粗放阶段,实施存在系统性障碍,实现目标需强有力措施。

在此,王毅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利用“节约指数”进行节约型社会评价的研究成果。通过基于不同资源和污染物指标的节约指数进行的国际、国内评价和比较表明,节约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同时也是资源环境绩效水平高的国家;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绩效也同样显示上述规律。这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难以跨越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强力推进发展模式转变、结构转型、科技进步,才有可能缩短资源、能源、污染密集的阶段。我国仍处在粗放的资源能源密集型的发展阶段,且“十一五”期间实现资源能源环境绩效目标难度大,必须走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采用结构调整、制度和技术创新穿越“环境高山”。

对于我国节约型社会评价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王毅研究员阐述了自己的几点意见:建设节约型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同时采用多种促进手段;循环经济存在盲目推广的风险;绿色GDP在现阶段不具可行性。

此外,王毅研究员还总结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相关国际经验,包括制度先行、重视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多方参与等。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采用的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不适用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政策设计

谈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王毅研究员指出,其核心内容是实施结构性调整,包括实施污染控制模式、资源开发模式、管理模式的三大转变和构建节约型生产体系、节约型消费体系、节约型城市化模式、绿色科技支撑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等五大支撑体系。

根据建立在资源环境绩效指标基础上的节约型社会发展目标,王毅研究员介绍了绿色GDP的替代途径,即制定地区、重点行业和产品的资源环境绩效指标及执行时间表。

最后,他详细介绍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安排和其他政策建议,再次强调制度与政策设计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作用,希望未来更多地考虑综合配套措施,特别是经济措施与计划手段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CERN综合中心  付 超)

主讲人简介

王毅研究员毕业于清华大学,长期从事中国生态与环境管理和政策研究,是中科院国情研究小组核心成员、《生存与发展》主要作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专题报告主要执笔人、中科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主报告首席科学家,曾长期担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专家。

 相关背景介绍

1.节约型社会

所谓节约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称。20051011日,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表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其主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jieyue/910191.htm

2.节约指数 REPI

一种用于节约型社会的评价的相对指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强度或污染物排放强度与世界或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的加权平均值。指数大于1, 则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低于世界或全国平均水平;如果该指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高于世界或全国的平均水平。

在通过基于五种资源的节约指数对59个国家进行的国际比较中,中国排在第56位;按PPP计算GDP的节约指数排在第54位,五种资源的单位GDP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 。该比较说明了中国仍处在粗放的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的发展阶段。

3.中国生态大讲堂

“中国生态大讲堂”由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综合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以“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邀请国内外知名生态学家进行学术讲演,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并不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研讨会等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2news/index.asp?channelid1=110150

王毅 中国生态、环境的长期挑战与建设节约型社会.pdf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