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周凌晞,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首席研究员、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青海瓦里关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带头人。南京大学理学士和北京大学理学博士。
曾公派赴多个国家合作研究。2002年起,担任世界气象组织“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全球巡回比对测量”国际仲裁人。2004年起,加入一体化全球碳观测计划(IGCO)执行组。2005年起,聘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项目评价专家。
主持及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碳循环、全球变化。近5年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十多篇(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Tellus B、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近40次出席各类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并代表中国气象局参加由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召集的专家会议,主笔提交中国国家报告。
报告内容摘要:
全球和中国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社会等问题,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成分大幅度增加起着决定性作用。大气成分本底的长期网络化观测与研究意义重大、需求迫切。
美国夏威夷Mauna Loa本底站观测的大气CO2浓度长期序列是全球变化的重要证据。1994年,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瓦里关本底台投入运行(系24个全球本底站之一),获取了长期、高质量观测数据,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了一系列成果,已成为科技部“生态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之一,得到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支持。为弥补我国不同区域本底资料的严重不足,2005-2008年“国家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 项目将充分应用发达国家核心技术和国际观测网资料,在我国14个气候与生态关键区研究建立我国大气成分本底网络化观测与标校体系。目前,中国气象局已有4个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正式进入国家级野外站系列。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机构也在积极推进本底站建设和国家站申报。本报告简要介绍了我国大气本底观测所针对的科学问题与实际需求、国内外同类观测与试验设计、运行维护、主要观测与试验成果、今后发展设想等。
(CERN综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