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隆重庆祝青藏高原综合考察30年--历史回顾
关键字:null   时间: 2003-10-27  点击率: 1119066
  摘 要: 50多年的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科学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的近20年为第一阶段。完成了一些区域性、专题性的科学考察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科学考察研究奠定了基础。
50多年的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科学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的近20年为第一阶段。完成了一些区域性、专题性的科学考察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科学考察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1~1953年,受政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组建了西藏工作队分两批随军进藏,对西藏东部和中部进行考察。

1959~1960年,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体委组织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编写出版了《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

1959~1962年,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在川西和滇西北的横断山区范围内,开展以引水路线工程地质条件和引水地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为中心的考察研究。

1960~1961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对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沿线、藏北黑河地区和藏南的日喀则、江孜地区的自然条件、地质、农牧、水利和经济等进行考察,提出了宜农荒地资源开发条件、扩大作物栽培以及发展畜牧业的报告。

1964年,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体委组织希夏邦马峰登山队科学考察队,编写出版了《希夏邦马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

1966~1968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以“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及其对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中心课题,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地质、地理、气象、测绘和高山生理等方面的综合科学考察。

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中国科学院组织国内相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开展了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数以百万字计的原始性的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

1972年,中国科学院制订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1973~1980年综合科学考察规划”,中心任务是“阐明高原地质发展的历史及隆升的原因,分析高原隆起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改造的方向和途径”。

1973年,正式组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简称中科院青藏队),拉开了青藏高原大规模综合考察的序幕,标志着青藏高原综合考察进入了新的阶段。

1973~1976年,中科院青藏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考察,包括地球物理、地质、地理、生物和农林牧等学科领域50多个专业,共400多位科学工作者。

1975年,再次组成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分队,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地质、气象、高山生理与测量方面的考察研究。

1978年,中科院青藏队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国务院嘉奖。

1980年,在北京召开了“青藏高原国际科学讨论会”,这是中国第一次召开青藏高原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外科学家700余人。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出席会议的中外科学家。

1981~1984年,中科院青藏队将考察研究的重点转移到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

1982~1984年,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对南迦巴瓦峰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

1986年,“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9年获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1987~1992年,中科院青藏队对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进行综合考察。

1989~1990年,中科院青藏队对可可西里地区进行综合考察。

3.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紧密结合青藏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积极开展区域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研究工作;在科学前沿领域开展有关学科的基础研究。

1990年,开展“青藏高原土地资源遥感调查”。

1990~1992年,受西藏自治区政府委托,中科院青藏队完成了《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规划》、《西藏自治区艾马岗综合开发规划设计》、《尼洋河流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综合规划》、《西藏自治区江当农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1992年,在新疆喀什召开了“青藏高原国际科学讨论会”即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国际科学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中外科学家300余人。

1992~1996年,完成国家“八五”攀登计划、中科院“八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期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站。

1995年,制定了《青藏高原专项研究计划》。

1995~2003年,受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委托,完成了《西藏沙漠化普查》、《西藏沙漠化防治规划》、《西藏荒漠化监测 》、《西藏沙漠化成因与防治对策 研究》。

1997~2000年,完成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中科院“九五”重大项目“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1998年,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青藏高原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9~2003年,进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青藏高原形 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研究。

2000年,在藏北高原普若岗日钻取冰芯,进行长序列高分辨率的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2001年,相继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规划》、《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旅游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农业发展规划》。

2000~2001年,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西藏自治区“十五”以工代赈建设规划》、《西藏自治区农牧民收入现状与增收途径调查研究》、《西藏自治区生态功能分区与评价》。

2001年,在西藏拉萨召开了“西部开发与西藏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区外代表百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6名。会后向国务院提交了“西藏跨越式发展的若干建议”的咨询报告。

2001年,启动“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开展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为青藏铁路的建设、维护及运营提供科技支撑。

2002年,组织农牧业方面的两院院士及专家对西藏那曲、林芝等地区进行考察,并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加速西藏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建议”的咨询报告。

2002年,组织进行“藏西、藏南资源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

2002年,中国科学院筹备成立青藏高原研究所。

2003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主办“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学术讨论会”。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