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人大代表:关于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的议案
关键字:粮食安全,保障法,人大仪案   来源: 人民网,土壤分中心摘录   时间: 2005-03-10  点击率: 1117120
  摘 要: 在最近召开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的议案。本文摘录了提案的主要内容。

 

      

我国粮食总产量已在短短20年间从3000多亿公斤增加到4500亿公斤,主要产品已达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尽管是这样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人均粮食只在350公斤左右,其中又主要以玉米为主。而且玉米已从原来人们的饭桌上变为饲料用。今后将随着牧业和养殖业发展,饲料用和工业用玉米的数量将大大增加,玉米的消耗量很可能从原来的过剩变成短缺。人口用粮以水稻、小麦为主,尽管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农业粮食发展作了很大贡献,产量提高的幅度难以适应人口增加的需求。在我国用占世界耕地7%的面积养活占21%的世界人口,这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并且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15亿,所需粮食将增加2亿吨。一旦遇上天灾,粮食减产, 这种尚能满足的局面就会被打破,而且,我国的粮食生产区主要是东北、华北和华中三大平原,目前,有限的土地今后将随着经济发展只会减少而不会再增加。相对之下人口增加、土地减少,而粮食产量虽有科技支撑,但受气候影响较大,很难有大幅度增加,近几年中国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这几大因素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因为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给我们中国人带来太大的危害,吃糠咽菜让更多的人有所体会,饿死人亦有发生,给我们的教训是沉痛的;若再发生类似情况,将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因素。

  有人提出,有些粮食可以进口,但要考虑到中国经济实力和外国粮食价值等因素,更要考虑在粮食短缺时外国粮食控制或不供应等问题,也就是说进口粮食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不是我们依赖的方式,所有这一切都要从保障粮食安全角度来考虑。

  出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以保障粮食安全已势在必行:

  一:我国粮食供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的说,2003年粮食形势可概括为四降四减;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和人均占有量下降;粮食国家库存、企业库存、城镇居民存粮、农户存粮减少。从长期看,我国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需求增加130多亿斤,年均增长1.3%。也就是说,粮食供给形势严峻。一是,耕地面积锐减,从1996年到2003年的7年间减少了1亿亩,总面积只剩18亿亩。据农业部估计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意达到15亿亩。人均耕地不足1.44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以下,减少的都是良田,而补充的都是劣地,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在下降。全国已有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公认的警戒线0.8亩。全国1/3的省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这个数字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还会减少。二是,粮食增产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除杂交水稻和玉米那样的增产当家品种,缺乏增产明显的配套技术,难以形成合力有更新突破。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受目前经济实力的困扰,满足不了农民科技需求。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欠账较多,1998年以来也向农业基础建设加大了投入力量,但主要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像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对河流的开发利用投入的较少,过境水留不下来,干旱年年发生,增产还得靠天赐,以至成灾率太高,造成粮食产量的忽高忽低,难以计划控制。

  二.我国粮食问题的五大特征

  据刘振伟总结的资料,这五大特征是:

  1.粮食供给的价格弹性大,粮食需求是价格弹性小。粮食是特殊商品,人们对粮食消费需求是刚性且基本稳定,而价格对其影响不大。但粮食生产却是受市场价格调控。为此造成粮食生产是一个变量。

  2.粮食生产风险大,它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呈周期性特点,在我国5年中三丰一歉一平。近年已打破这个规律。这是市场价格的不确性造成的。只有粮食储备可以调剂丰、歉、余、缺。但储备也有弊端,过多增加费用,过少又不足以抵御风险。

  3.粮食是必需品,供求稍紧,就可引起大的波动,带来连锁反应,可能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4.粮食消费也有从众心理,受市场价格影响很大,使粮食调控的难度大,成本高。

  5.粮食政策具有滞后效应。今年政策明年才能见效。对农户生产影响较大。

  三.粮食安全的概念

  粮食安全概念是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11月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来的,当时的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要求各国采取政策,以保证世界粮食库存最低安全水平系数,即世界粮食当年库存至少相当于次年消费量的17—18%。其中6%为缓冲库存,11—12%为周转库存,周转库存相当于两个月左右的口粮消费,以便衔接下一年度的谷物收成。凡一个国家粮食库存安全系数低于17%为粮食不安全,低于14%为粮食紧急状态。

  19834月,联合国粮农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概念做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有充足的粮食(有效供给);要有充分获得粮食的能力(有效需求);以及这两者的可靠性。这三者之中缺少任何一个或两个因素都将导致粮食不安全。

  衡量粮食安全的标准:

  1.不低于95%的粮食自给率。国际上一般通用粮食自给率≥90%为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自给率≥95%为基本实现了自给。1996年我国确定为95%以上。

  2.不低于18%的粮食储备率。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年末粮储和商业库存占年度总消费量的18%定为粮食安全储备水平。

  3.粮食人均占有量不低于800斤。从我国看,人均占有粮食高于800斤,粮食安全有保障。700斤至800斤之间是紧平衡。低于700斤,会发生粮食危机。

  4.我国把产区人均储粮3个月、销区人均储粮6个月是各地区粮食安全的一个标准。

  5.基本农田不能低于1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6.5亿亩。

  四.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1.切实保护好基本良田。依法划定基本良田以保障粮食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土地管理法》。改造中低产田、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禁止乱占土地,提高用地补偿标准,强化土地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多垦土地,确保补足耕地数量和质量。

  2.实施大的粮食增产工程。要稳住粮食主要区的生产能力,将投入农业资金整合。加大国家对农业主产区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使之有足够粮食藏粮于地藏粮于库

  3.向科技要粮。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集中力量攻关,建立能出大成果的创新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特别农村站所的完善和技术、经济保障要落到实处。培育良种、提高单产、提高科学存储技术含量、在延长粮食保质方面。使粮食有充足储备。

  4.加强收、储及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完善国家分级储备体系,健全储备运行机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市场进口要服从国内粮食市场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利用国际粮源,构建灵活有效的粮食进出口调节机制。建立粮食安全监测予警系统,制定粮食风险防范预案。

  5.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粮食生产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制约,产量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制订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显的格外重要。我国正处在工农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给予农业补贴是国家从长计议的首选,将是农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无论怎么说,经济增长不能走剥夺农民、牺牲农业、忽视农村的路子。必须完善财政支农、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村税收、土地等政策与正在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农村税费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配套进行、整体推进。确保我国能以有限的土地、生产足够粮食。满足十三亿甚至十五亿人口的需求,让人们对粮食没有危机感,让社会不因粮食紧缺而不安定。

  6.节约粮食。浪费就是犯罪应该在每一个公民心目中都不要忘记。粮食是人们的必需品,平时并不感到对粮食有恐惧感,但自然灾害的连续发生会对人们必需的粮食构成威协。节约每一颗粮食,也是增加粮食的储量的一种形式。千方百计的节约粮食而不浪费粮食也是增加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人大代表还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共八章三十八条。

相关文章: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构建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我国将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
我国粮食安全:增产之后犹存“近虑”“远忧”
政协举行记者招待会谈粮食安全问题
人大代表:关于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的议案
土地整理"以田生田" 再筑中国粮食安全"长城"
气候变化上升挑战粮食安全
2吨玉米“变”1吨石油,值不值?
李振声:中国人能养活自己
1万亿斤粮食有多“重”--代表委员热议中国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分页:  共 2 页 15 条记录 9 3[1][2]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