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中华鲟千里“大迁徙”(图)
来源: shuiyu   时间: 2005-04-03  点击率: 1127502


图为中华鲟装车启运时的情景。本报记者杨平摄

2日中午12时30分,一辆橘黄色“沃尔沃”集装车载着12条珍稀中华鲟鱼,从荆州太湖中华鲟养殖基地出发,驶往目的地北京海洋馆;一项拯救世界极危水下物种资源的行动,正在北京和荆州之间紧张进行。

被誉为“动物活化石”、“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此次千里人工“大迁徙”,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近一个星期来采取的第二次拯救行动。此前的3月25日,14条人工繁殖的中华鲟也是从这里启运,他们“乘坐”在集装车的14个舒适“包厢”里,于第二天安全到达北京海洋馆。“这是荆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联合为拯救中华鲟这一世界极危水下物种资源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有两个:一是开展科普教育,唤起全民自觉保护中华鲟的意识;二是用于科研实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说。

中华鲟第二次进京,有一段不寻常的幕后新闻。这还得从被新闻媒体誉为野生“中华鲟王”之死说起。

去年11月下旬,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省农业厅、省水产办公室组织渔政部门从长江宜昌江段捕捞出这条“中华鲟王”。当时,这个“大家伙”极力反抗,身体被划伤。经测量称重,身长3.6米,体重432公斤。这是近20年来我国发现的最大野生中华鲟雌性个体,约30岁以上,接近生理寿命。因其具有重大的繁殖等科研价值,又被转移到荆州———破解“杀鱼取卵”难题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3天后,该所采用独创世界先进水平的“活体无创伤采卵技术”采卵达20多万个,并培育出数万个幼苗。

对“中华鲟王”进行活体无创伤采卵后,在人工喂养环境中野生鲟鱼不主动进食,这个技术难关至今尚未攻克。去冬今春连续数月的奇寒天气,更使得没有得到营养补充的她十分虚弱。3月10日,“中华鲟王”不幸离世。

危起伟说:“野生中华鲟的确宝贵,其实人工繁殖中华鲟也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课题,小鱼苗除大部分放流外,我们所每年只控制在10尾以内,而且大部分都死亡,被动喂养时间最长的也只有2年左右,原因就是他们不主动进食!”

这26条鲟鱼分两批进京,最大的亮点就是第二批中有一条野生“新鲟王”。这条雌性野生中华鲟,也是在宜昌江段由有关部门捕获的,时间是去年10月12日。其年龄不详,身长3.2米,体重220公斤左右。她,便成为领衔进京的野生“中华鲟王”。

记者了解到,为防止中华鲟在运输过程中受伤,工作人员在“沃尔沃”运输车上为其量身定做了一个专用集装箱,各个隔离间之间用了厚泡沫板,不仅储足水,底部还铺了1米厚的海绵层和橡胶垫。这样,就有效防止了中华鲟在运输过程中被撞击或被擦伤。

吊车把躺在特制“担架”上的中华鲟请进集装箱之前,科研人员还在水中放了“安定粉”,目的是让中华鲟在浅麻醉状态中安睡,以防他们“晕车”、产生过激反应而受伤等。处在浅麻醉中的鲟鱼,生理代谢将有所减弱,可以减少氧气的消耗,降低运输风险。运输全程采用纯氧供应方式,工作人员每3小时观察一次鲟鱼的状态,查看水温水质情况,调整供氧量的大小。

据危起伟介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设定的濒危物种的下降速度是每10年20%。通过科学计算,现在长江中的中华鲟亲鱼数量在以每10年下降50%的速度减少,20世纪80年代初在2000条左右,90年代初在1000条左右,到现在只有500条左右。可以说中华鲟已经是极危物种了。拯救中华鲟,已刻不容缓!“遗憾的是,现在人们并不十分了解这种极危生物,这与他们生活在水中的‘隐蔽世界’有关,不像大熊猫那样大家经常可以看到,保护意识要比保护中华鲟强得多。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将中华鲟迁往那里驯养、展示,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华鲟,树立更强烈的保护意识,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危起伟心情颇为复杂地说。

[链接] 中华鲟趣闻知多少

中华鲟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多年,在生物、地理、仿生学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华鲟生在长江,长在大海,性成熟后又洄游到长江产卵、交配。有趣的是,其洄游路线只选择长江干流,不走支流,即便葛洲坝截流也不改这种“追求”。每次洄游,一般在15个月至18个月,这期间,从不进食,“目的”是完成性腺发育。普通鱼大多是在清水里“求爱”、完成交配,而中华鲟是在浑水里进行。产卵场地的选择也非常挑剔,必须是有卵石的河床。葛洲坝截流前,其产卵场在重庆至宜宾河段,长约800公里,葛洲坝截流后,其繁殖场选择在宜昌一处河段,长约3公里。繁殖以混交方式完成,即:一雌多雄,一雄多雌。雌鱼将卵产在卵石上,由多条雄鱼为其授精。雄鱼为一条雌鱼授精后,又去寻找新的配偶。

全世界目前有27种鲟鱼,大都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广大海域,越过北回归线到热带、亚热带海域生活的只有中华鲟,因而其怕冷不怕热,寿命也比其他鲟鱼短得多,一般只活30多年,其他鲟鱼有活100多年的。(肖清平整理)

荆楚网(湖北日报2005-04-03 )记者肖清平 李济东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