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
鼎湖山之窗 第6 卷 第1-2期 2003年6月10日 |
关键字:鼎湖山站2003年度上半年小结
时间: 2003-06-12 点击率: 1105631 |
摘 要: 鼎湖山之窗 第6卷1-2期 2003年6月10日
§ 研究动态 § 交流考察§ 保护管理§ 科普教育
§ 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 § 简 讯
编辑:张倩媚 校审:周国逸 张德强 |
§ 研究动态
1. 由站长周国逸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KSCX2-SW-120)”于2002年12月启动以来,项目组成员之间(包括三位海外成员:王应平、刘曙光、魏晓华)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将项目进一步划分成三个研究专题:1). 植物子系统C的固定、转移及其生物学过程(温达志、彭长连);2) 土壤子系统与水文学过程中C的贮存与输运(张德强);3). 数据整合与模型研究(闫俊华)。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第1子课题已完成(1)生长季早期典型演替阶段,群落优势种当年生、一年生阳生叶和阴生叶以及林下优势种当年生和一年生叶的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以及叶N含量的测定。(2)不同组织器官C贮量、主要优势种死木残体C贮量及径级分配;第2 研究专题已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始了样品的采集和数据收集。第3子课题的合作者--我站客座研究员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作研究院王应平博士于3月15--4月5日,对我站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对本研究提出宝贵意见,并与闫俊华博士等合作进行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和模拟研究。
2. 由张德强副研究员负责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 三级专题“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地表碳通量观测研究(箱式法)”(专题编号:KZCX-SW-01-01B-06)在我站正式启动。今年2月,CERN大气中心刘广仁副主任和王迎红、孙扬两位博士不顾“非典”的危险,如期到我站进行有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体现了大气中心对项目的高度负责。由于我站准备工作充分,使得设备安装和调试一次成功。专题于4月份按项目的要求开始了系统的观测,5月13-21日,在张德强副站长的带领下,刘世忠、闫俊华、褚国伟、唐旭利、尹光彩、王旭、周存宇、欧阳学军、徐国良、孟泽、莫定升等人奋战9天,冒着酷暑和蚊虫的叮咬,大家齐心合力,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野外科学工作精神,顺利完成了第一次24小时野外采样及分析测试任务,期间,站长周国逸研究员还专程前往鼎湖山看望慰问了在野外的工作人员。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并开始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
3. 鼎湖山通量观测站于2002年10正式运行,在鼎湖山站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至今运转良好,收集了水、热和碳通量方面连续的数据,目前正忙于数据的入库和订正。通量站的运行大大加强了我站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的研究。
4. 本站张倩媚、刘世忠等参加了由我所任海研究员主持的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屋顶绿化的生态系统箱的研制”(编号2002C32205)的部分研究工作,取得较好进展。自2002年6月启动研究以来,课题组已调查列出了广州部分地区屋顶自然生长植物名单,建成了2个试验基地,有2项发明专利申请获得了申请号,另有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已开始总结有关试验观测成果撰写科学论文。在申请专利方面,对于本站来说是属于零的突破。
5. 2003年4月7日―13日,我站闫俊华博士及三名博士研究生黄志宏、尹光彩、王旭一行四人参加了在湛江召开的桉树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ucalyptus in Asia。其中,黄志宏、尹光彩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分别为:Terrain Analysis and Steady State hydrological modelling of a small catchment in southern China; Sap Flow and the Related Environment of Two Eucalyptus (Eucalyptus urophylla) Plantations in Southeastern China. 并作了大会发言。另外,黄志宏等向大会提交一份墙报,名为: TOPO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 a stepping-stone for hydrologists to underst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tchment hydrology.
4月15日下午,澳大利亚ACIAR项目专家组-John Frier博士(ACIAR项目负责人),Pat Lane博士(CSIRO LAND AND WATER 高级研究员),Jo Sasse博士(森林与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im Morris博士(“桉树与水”项目中澳方总负责人)一行四人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严红博士陪同下来到华南植物研究所,他们对我所鼎湖山站参加的中澳国际合作项目―“桉树与水”进行了考核与评估。参加汇报的研究人员有周国逸研究员、李志安研究员、闫俊华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黄志宏、尹光彩、王旭等,他们分别就个人在此项目中的收获与作用作了汇报。期间,研究生黄志宏还向项目评估组专家演示了水文生态模型―TOPOG模型的部分模拟结果。
6. 温达志副研究员主持的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森林植被与土壤对酸沉降的敏感性分析”于2002年底结题。该项目是针对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酸性污染物浓度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及其对森林、作物带来严重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而开展的。该项目以酸污染胁迫下自然或人工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结合模拟酸雨实验和不同污染梯度下的盆栽试验,探讨表征植物抗性和土壤缓冲能力的关键生理生态过程和测定技术途径,为敏感植物和土壤的伤害过程提出了新证据。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确定了表征大气酸污染对植物伤害、土壤酸化的关键特征指标,并且对这些指标用于诊断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作了论述和评价;(2)阐明了某些森林植物、土壤对酸雨的响应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3)根据现有生态系统植物对酸性污染物的敏感性以及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酸化程度和自我缓冲能力,评价了我省部分地区现有污染水平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我省酸雨地区现存植被生态系统的管理以及重酸雨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措施方案;(4)研究对象涉及鼎湖山地带顶极植被及其演替系列,鹤山不同种类(针叶和阔叶)组合的人工林系列以及白云山经林分改造的次生混交林系列,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pH变异很小,表明植被及凋落物周转对土壤pH值的影响尚未得到明显体现,由此提出区域气候和地理地质背景是影响本地区土壤pH值的主导因子的可能性以及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的必要性;(5)以气体交换测定为基础,结合叶绿素荧光和植物代谢酶活性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应用这些生理生化检测手段监测和预测大气酸污染胁迫下植物伤害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这些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且为酸污染地区受损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基础。
7. 温达志副研究员主持,张德强、彭长连和刘菊秀参加的广东省环保局科技开发项目“区域大气污染的毒害机理与环境修复途径”于2001年启动,取得以下进展:(1)通过田间不同污染浓度梯度下的植物盆栽实验,阐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大气酸性污染物的敏感性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差别,提出了一些抗酸性污染物强、在积累转化SO2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植物种类,供广东省及类似地理气候区的酸污染地区造林和植被恢复;(2)区域酸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通过选取位于佛山境内的6个测点进行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硫酸盐化速率和氟含量分别是相对清洁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21-48倍和9-52倍,远远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局部污染严重地段已出现大面积人工湿地松和桉树林死亡现象,植物种类减少和环境自净能力明显下降,某些地区的森林甚至丧失了抗灾能力。基于此,我们试图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阐明应用乡土树种作为重度酸污染地区环境修复的潜力和前景;(3)针对珠江三角洲重度大气酸污染地区自然群落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临巨大威胁以及环境治理严重滞后的现实,设计不同生活型、不同代谢途径(C3和C4)植物的多种空间组合格局,定量研究其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对污染物的整体富集能力及在改善土壤基质中的相对贡献,由此提出重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最佳格局、叠加效应以及加速植被恢复进程的措施与对策。
8. 由本站站长周国逸研究员组织的广东省环保局科技开发项目“酸沉降下Al离子的迁移与某些元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对广东陆地生态系统危害机理研究”即将结题。自2000年11月该课题开展以来,通过野外测定研究,得出了广东陆地森林生态系统酸化比较严重的结论。经过模拟研究,总结出了在酸沉降影响下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元素迁移分布规律。由于在最近几十年中国南方的酸雨危害将会日趋严重,这一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酸沉降影响下物质元素迁移变化规律的总结,得出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最终将因为养分Mg、P、Ca和Cu的缺乏以及Al、Fe活化而出现森林养分不平衡的创新性结论,为南亚热带地区森林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并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途径。经过试验研究还发现,荷木具有较强的Al累积能力,抗酸污染能力强,建议在南方酸沉降严重的地区大力推广种植。由本课题的支持,已经有10多篇论文发表在重要刊物上。
9. 彭长连主持2003年启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LUTEIN在光破坏中的保护作用”有了良好的开端,在理论上首次证实LUTEIN在低温胁迫下具有重要的光保护作用,结果已在SCI收录刊物《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上发表[2003,30(2):251-255],另一篇已被国际核心期刊《PHOTOSUNTHETICA》接受。2003年启动的院知识创新项目(所长基金)“光合色素在群落演替中的生理生态功能”在光合色素功能的机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其中一篇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PHOTOSYNTHETICA》。
10. 我站孔国辉研究员主持、刘世忠工程师为主要成员的“茂名油页岩废渣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课题进展良好,2003年度新到位经费7万元,并于5月份完成新引种植物12种290株、推广优良种类2000株的种植工作,并布置了新的研究试验设计,以探讨油页岩生态恢复的效果与机理。到目前为止,课题累计到位经费43.2万元,累计引种植物160多种,推广种植约25万株,2000余亩,发表研究论文6篇。同时,以本项目研究人员及研究内容为基础进行的项目申报,2001年得到了广东省环保局15万元的经费支持,2002年获得到中石化总公司20万元的经费资助。
11. 我站孔国辉研究员、张德强副研究员主持,刘世忠、温达志、褚国伟、余清发、彭长连等人参加的“城市优良树种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于2001年启动以来,课题进展顺利,野外试验工作已告一段落,目前正在进行室内分析、数据处理和论文的撰写工作。通过野外试验,发现一批对大气SO2、HF污染抗性强并且具有一定修复潜力的优良树种,同时尝试用新的指标体系分别进行植物抗性强弱的划分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评价,研究结论具有创新性,相关研究论文将在年内发表。
12. 一条水平跨度长达1200m的标准样带上月在鼎湖山建成。样带从保护区的实验区出发,跨越缓冲区,进入核心区,构成一人为干扰梯度。该样带经过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构成一演替系列。该样带的建成将对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植物群落演替速率和动力、种群扩散格局与机制等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华南植物研究所保育生态学研究组与南岭大顶山保护站之间的合作研究进入实施阶段,黄忠良研究员、曹洪麟副研究员、彭华贵站长等带领研究人员、研究生及保护区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冒雨工作,每天雨水、汗水、泥水湿遍全身,奋战五天,终于完成了一公顷标准永久样地的建设工作。
我站聘请了刘景时博士的加盟
刘景时博士,男, 1961年8月生,硕士生导师。1995-2003年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和长冈科学技术大学。于2003年3月被我站聘为副研究员,正式加盟鼎湖山站的工作。他于1984-1995年期间,在国内参加过中科院与新疆水利厅、中科院青海湖项目,中科院与西藏交通厅,中科院与青海钾肥厂合作开发研究项目,以及中科院与联邦德国联合考察研究,主持中美西藏考察等,1995-98年在国外主持日中天山气候波动与水资源合作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071021)等,1999-2003年主持日中松花江冰雪融水与冻土过程合作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招生专业为生态学(环境工程),研究方向为森林水文与生态系统。熟练掌握英日语,且熟悉GIS技术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他的加盟将进一步加强我站在这方面的研究力量。
§ 交流考察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第十一次工作会议暨学术交流会在三亚召开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 CERN)第十一次工作会议暨学术交流会于2003年2月25-28日在海南三亚市举行。会议总结了2002年度CERN的工作,强调CERN的工作重点是长期监测,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作为研究平台,发挥科学委员会作用。
本次会议共有161名代表参加,收到论文94篇,大会报告11个,分组报告63个。大会学术报告内容包括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过程要素相互作用与综合集成研究、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化学计量学与全球变化、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及其反馈、海南三亚湾的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学研究前沿问题,会议还介绍了中国林业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FERN)的建设与发展情况。本站周国逸站长、张倩媚秘书参加了会议。周国逸站长在会上作了发言。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农林助理员培训团考察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月17日,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农林助理员培训团一行18人,由团长谢荣机带队,在广东省林业局科技对外合作处和肇庆市林业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并听取了保护区管理局莫江明局长、黄忠良和邓了因副局长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山火的预防与扑救及苗木生产等情况的介绍。通过交流与沟通,提高了鼎湖山保护区在香港的知名度,也进一步加深了鼎湖山保护区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友好关系。
§ 保护管理
为更好地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我站的网页实行及时更新,有新闻及时发布于所内部网和鼎湖山网站(www.scib.ac.cn/dhs)上,半年作一次小结,编辑成《鼎湖山之窗》,分发给各相关台站、保护区和人员,使大家对我站的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并获得大家的监督与指导。
我站还分别设立了出差登记,数据使用登记,来访人员登记,学术活动登记、仪器使用登记,数据上交登记等制度,隔周定期举行小型的学术活动,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使本站管理工作分工合作,井井有条,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科普教育
预防“非典”
自非典疫情发生以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度重视,把预防控制非典工作作为当前首要任务。4月25日和29日,局领导分别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和全体职工召开预防控制非典工作专门会议;成立了以莫江明为组长的预防非典工作小组;制定了《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的工作方案》;在鼎湖山门票处展出《如何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专版橱窗,使职工群众和广大游客了解非典的症状和可采取的预防措施。而且对园区进行了消毒;给全体职工发放了预防“非典”的药物;对食堂、招待所等部位进行了重点布置和落实。到目前为止,我局职工思想平稳,各方面工作正常进行,未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
2003年研究生的录取和毕业情况
周国逸研究员今年录取了秋季博士生周传艳,硕士生吕明和、王莉丽, 有2位博士生毕业,刘菊秀将留站工作,黄志宏毕业分配到韶关大学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工作。
彭长连研究员录取了东北林业大学的免试推荐生刘楠,有2位硕士生毕业,一位是欧志英,另一位是和西北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由彭长连、段俊具体指导的研究生李桂双。
2003年度春季,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黄忠良研究员招收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7月将有一位硕士生毕业。莫江明研究员招收一名硕士研究生。鼎湖山的研究生队伍不断扩大,现有在职博士生3名,在读博士生3名,在读硕士生6名(未计新招收人数),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科研、科普力量。
§ 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
在2002年度命名广东省直属单位青年文明号及表彰广东省直属单位青年岗位能手的活动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获“青年文明号”称号;
在2002年度肇庆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鼎湖山树木园黄飞燕同志受到肇庆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肇庆市总工会表彰,荣获“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由鼎湖山站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于2002年底正式出版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第9集,汇集了199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部分研究成果。全书共收集原始性研究论文30篇,涉及的观测资料基本上都是首次发表,内容包括植被类型区划、森林群落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生物量动态研究、生物量与碳贮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呼吸、土壤动物类群与生态分布,微生物生物量与垂直分布,鼎湖山保护区的水热环境等。第9集除了继续以南亚热带低地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水平演替系列为研究对象以外,还着重报道了鼎湖山垂直植被带谱的生态系统研究成果。本书资料性很强,第一手观测数据多,适合于从事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林学专业的研究人员、环境保护及生物资源管理工作者与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有需要的研究人员可与本站秘书联系:(张倩媚:020-37252615,qm-z@scib.ac.cn。)
§ 简 讯
1. 2002年度华南植物所考核结果优秀人员名单中:鼎湖山站周国逸、彭长连和保护区莫江明、黄飞燕、方运霆等榜上有名。
2. 3月初,在广州分院举行了“广东省主要农情动态监测及快速预报研究”项目鉴定会,获得了专家的好评,我站张倩媚参加了本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
3. 3月16-19日,刘世忠工程师参加了在北京植物所举行的CERN生物分中心2003年生物要素监测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1)2002年各站生物监测数据上报与审核情况报告;2)对25个台站2002年生物监测工作评价;3)生物监测工作交流与指标体系修改意见收集与论证;4)各个数据上报表中逐项指标的规范细化:包括指标含义、监测和分析方法、监测时间、监测频次、样方大小、重复数、指标计算方法与单位、数据填报格式等方面的统一;5)2003年生物监测工作计划和要求。会后,刘世忠工程师被聘为生物分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
4. 3月24日,保护区管理局召开了鼎湖山各驻山单位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并与庆云寺、鼎湖旅行社、鼎湖山办事处、鼎湖派出所、鼎湖山观光车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鼎湖山森林防火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森林防火的层级责任制。
5. 3月28日晚,由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举办的“创新杯”第一届研究生卡拉OK大赛在广州地化所举行,我站研究生旷远文、唐旭利同学获得了比赛“三等奖”。
6. 4月4日,莫江明研究员被聘为华南植物所2004年新上岗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之一。
7. 4月8日-10日,保护区管理局莫江明局长及邓了因副局长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工作会议。
8. 4月14--28日,鼎湖山站闫俊华博士在北京参加了中国通量观测网培训班,开展了通量数据的入库以及通量数据订正的有关工作,并汇报了鼎湖山站的建设、运行情况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工作设想。
9. 4月18日,周国逸站长和闫俊华博士在北京参加了大气本底站仪器设备的招标会议,并对鼎湖山站建设大气本底站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商讨。
10. 4月19-21日,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了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等近4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我站彭长连、林桂珠、林植芳参加了会议。
11. 4月28日,我站首位硕博连读研究生官丽莉同学(导师为周国逸研究员)接受了考核小组的评议,考核专家一致同意其硕博连读。本次会议全站人员都参加了旁听,首先由官丽莉同学对她两年来的学习和工作进行汇报,然后互相提出问题和建议,气氛热烈,这也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站经常不定期地举行这种类型的学术兼管理并重的站务会议,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凝聚力。
12. 6月6日,我站举行了一次学术性质的站务会议,博士生唐旭利、刘菊秀,硕士生刘楠等三位同学分别做了题为“鼎湖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残体特征及其对系统C循环的影响”、“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酸化的累积效应”和“华南地区高抗污能力植物的初步比较和筛选”的学术报告。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会议促进了相互的学习和交流,对于凝聚我站的科研力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3. 由闫俊华、王旭、唐旭利撰写的介绍鼎湖山站的文章“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记奋进中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在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研究生会的刊物“科苑青草地”第四期上发表;
14. 博士生王旭被评为中国科学院2002年度优秀学生干部,并当选为2002-2003年度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研究生会副主席。
15. 我站2002年度的CERN综合考核成绩为25个台站中的第6名,比去年的排名有所提高,表明了我站在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进步,但很多地方仍有待改进。
16. 从2003年4月起,华南植物研究所电话改为“汇线通”,原前五位85231改为37252,其中鼎湖山站电话已改为: 020-37252615(含FAX),37200854(200电话),37252708(周国逸副所长办公室),特此通知。
编辑:张倩媚 校审:周国逸 张德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