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两院院士痛揭学术腐败
关键字:学术   来源: 综合中心   时间: 2005-01-28  点击率: 1157836

     尽快建立学术信用制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学术秘书孟辉在今天的座谈会上透露,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经过主席团批准,正式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我国科学道德问题的报告。

      她介绍说,这是道德委员会联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几方面专家共同调研后形成的报告,对当前国内科技界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相关部委已经收到了该报告,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不久后,该报告可能会向公众发布。

      孟辉表示,在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政策方面,国家要下大力气。“与科技发展相比,有关方面在观念和行动方面相对滞后,片面追求政绩,急功近利。过多的以政府管理代替科学界自我约束与科学家民主管理,对科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孟辉说,政府管理部门行动滞后是个大问题,比如说评奖制度和办法、重大项目的评审办法,很多人早就提出来进行讨论,而且讨论也不是一两年了,可是几年来改进并不大。

      科技部信息所总工程师武夷山也表示,世界各国都重视科研道德和学术道德,而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学术和政治一直不分。如果适当的标准建立不起来,学术界不像学术界。

      他说,学术成功的标志是得到同行认可,而政治上成功的标志是得到领导认可。两者评判的标准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一致。“如果不经历一个划分的过程,学术界水平就很难提高。政府方面只有适度放权、放手,才有利于培育高质量的学术界。”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所长田静则建议,要培育学术生态,净化学术环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科研项目专家评审资源。他介绍,有关部门正在建立专家资源库,以后在组成项目评审委员会时,可以采用随机抽取专家的办法。“如果这一制度可以真正实施,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将是一个好消息。”

      其次,需要建立专家学者的信用制度,比如说某位专家参与了某次重大项目的评审工作,如果项目最后出了问题,他肯定是要负相关责任的,“不能只是签了字,领了红包,就不管了”。

      中国科学院政策所研究员樊洪业说,科技界应该讲究自己的层级,按照人才培育规律形成层级,从大学生到研究生,到博士生,再到科学家,而不是讲究领导干部的部级、局级和科级。在这个层级中,院士肯定是最高级别的。院士曾经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当选后应该在其他方面起主要作用,包括对科技发展方向的研究、项目评审、院士咨询等等。他同时强调,今后国家应该根据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院士总量进行控制,“如果数量上不控制,质量上恐怕会有问题”。(记者 李健)

     学术腐败何时休?

      学术道德这个老问题又被拿到桌面上讨论了!在其他不少场合,这个问题也曾被一再提及,但这次的主角是一群德高望重的院士。

      更多的时候,这个问题属于圈内人私下的谈资。哪些人破坏了学术道德,已成圈内公开的秘密。可在面对圈外人时,他们多是沉默。没几个人愿意戳穿“皇帝新衣”,因为说真话的代价太大。

      在学术界,得罪一个人,就等于得罪他的老师、同学、好友……最后得罪的人数以几何级数增长。实际上,得罪一个人就等于得罪数不清的人。这意味着举报者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会被穿小鞋。

      十几年前,学术批评网创办者杨玉圣,以真名批评自己当时所在高校一位老师抄袭别人的文章。没想到,这件事情引起巨大反响。后来,杨玉圣得罪的人越来越多,杨玉圣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如今,他开玩笑说:在学术界,自己得罪的人可能最多!

      上个世纪80年代,与学术规范有关的问题曾经被列为边缘话题。公开谈论、揭露种种不规范现象的学者还是少数,比如陈平原、杨沐、邓正来等。如今,这个问题成了大众话题,有关学术种种不端行为的内幕越来越多地被公开,但步杨玉圣后尘的人却不多。

      在这些被公开的内幕中,大多数信息提供者并没有署上真实姓名,其中也不乏利用匿名打击报复自己对手的人。多数人是因为不敢或不愿露真名而招致太多的麻烦。

      不管怎样,杨玉圣等人仍在致力于学术规范。可是,他们在揭露一个又一个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同时,又一批学术不端行为接着出现了,还有更多的不端行为隐藏在冰山下。教育部去年曾经出台学术规范的有关条例,质疑的声音随之而来--因为并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学术又何以能规范?(记者 原春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章分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长白山站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将召开
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演替理论与生态恢复实践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份在广州召开
生态系统演替理论与生态恢复实践学术研讨会
“南中国海红潮预防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红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鹰潭召开
邓伟所长莅临农业技术中心视察综合楼装修后情况并作学术报告
“植物抗逆基因克隆及其遗传转化”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东方宾馆举行
中美生态复杂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首届中国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
亚洲通量网国际学术交流会
相关文章分页:  共 7 页 65 条记录 9 3[1][2][3][4][5][6][7]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