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
湿地是人类抵御禽流感的屏障 |
来源: 《新京报》
时间: 2006-02-06 点击率: 1072695 |
近日,土耳其3名禽流感患者死亡意味着这一全球性疾病终于敲开了欧洲大门,并有全球扩散的趋势。在禽流感的阴影下,人类理所当然地采用了莫菲法则:遇到功劳留给自己,碰到难题(灾难)归咎他人。
但随着疫病的发展,流行病学及其他调查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湿地受到破坏并缩小,湿地受到污染,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才是禽流感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近日的一项调查表明,2005年新疆发生的9起禽流感疫情发生地点无一例外都在水域湿地附近(《中国青年报》1月23日)。比如,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尽管目前还没有实验室的证据直接证明,候鸟在迁徙过程中通过湿地传播了禽流感,但目前,这种怀疑或间接证明已经有着越来越多的依据。
首先,候鸟的迁徙离不开湿地和森林,它们需要在这些地方栖息、觅食,而这些地方实际上就是人与候鸟的隔离带。如果湿地减少,就会造成候鸟的栖息、觅食地相对集中,并与人、畜产生亲密接触。2000年以来,虽然中国天然湿地的保护有了成效,但也只保护了天然湿地总面积的40%.这就缩小了候鸟生存的空间,因此候鸟必然要与人类交叉接触,造成野生候鸟与家禽、家畜以及人的接触。因而使得候鸟容易把H5N1病毒传播给人。
另一方面,我国是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一些地方之所以频频发生禽流感就因为当地农业过度开发,人和生物都缘水混居。本来人与候鸟以湿地为三八界,互不侵扰,相安无事。但如今,湿地被当地人逐渐蚕食,如国内某一淡水湖周围的湿地已经有5000多亩被开垦,而且没有围栏,成了周边村民的牧场,因而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这块湿地的周边发生禽流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重要的是,环境污染也可能造成了候鸟容易致病。
我国各地的湿地都正在被人类的活动所侵吞,并且造成了湿地的污染,这才是候鸟首先染病的可能原因。
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有2/3的湖泊和湿地受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20%的湖泊因污染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
野生候鸟在这样的湿地中栖息和觅食难免不会患病。虽然准确地揭示禽流感病毒基因变异与致病机理需要更多的研究,包括分子实验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但从环境致病和环境导致基因突变的总体原则来看,应当说禽流感与环境恶化有关。
最后,我国放养家禽的方式也有意无意在与野生动物争夺地盘和空间,因而造成了禽流感的流行。比如,我国的家禽饲养主要是以散养为主,我国水禽的饲养量达到37亿只,占世界水禽的70%,所有这些情况必然造成家禽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增多。
所以,在怪罪候鸟、家禽之时,我们首先得反思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我们要明确,湖泊、湿地等,这些是大自然在人类与候鸟之间架起的天然屏障,一旦这个屏障不复存在,人类的命运将岌岌可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