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2006年7月20日,“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研究中心”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隆重举行。签字仪式由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曹杰主持。出席签字仪式的有: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生物科学联合研究所所长、田纳西大学可持续与安全环境研究所所长Gary S. Sayler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可持续安全环境研究所环境碳研究部主任、田纳西大学地球和行星系环境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John F. McCarthy教授,以及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纪远所长、赵士洞研究员、于贵瑞研究员、孙晓敏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研究员等。自此,“中美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联合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宣告成立。
据介绍,这是中美两国在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研究领域成立的首个联合研究中心。开展中国和美国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对比研究,有助于阐明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的机制及调控途径,探索人类可持续管理生态与环境系统的科学基础、策略和方法。而作为合作伙伴的中方,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GSNRR)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RCEES),与美方合作伙伴,即美国田纳西大学(UT)可持续与安全环境研究所(ISSE)及环境生物技术研究中心(CEB)、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UT-ORNL生物科学联合研究所(JIBS),在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科学积累,已经开展了一些国际合作研究,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按照规划,该联合中心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中美双方科学家的合作开展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多尺度综合研究、信息交流、学术研讨、青年学者互派、技术培训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研究的国际高层科学论坛和一个长期研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与环境变化的科学中心。按照中美双方签署的协议,该联合中心将致力于发展关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机制及其调控途径”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现阶段主要将围绕生态与环境系统的变化过程及其调控,生物能源技术及其开发的环境持续性,水资源、水环境管理的生态学基础,以及生态与环境调控技术这四大主题开展合作研究。除此以外,双方还将通过学术交流、研究生教育,以及技术转让和培训这几种方式进行合作。
据悉,联合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主要各自的政府资助;合作研究计划的研究经费在双方科学家向本国政府申请资助的基础上,由美方科学家与中方科学家联合向美国政府或有关国际组织申请。目前双方第一合作期确定为2006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