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明:要用硬砖头为自己做铺垫
科学时报 8月22日 作者:王卉
“从国际国内对比来看,我国目前的科技投入也有不少,但成果却似乎并不多,是不是必须出国才能作出好的成绩?”8月15日,在由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中科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中心、中科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中国生态大讲堂上,一位学生这样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教授陈镜明提问。
陈镜明刚刚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海外创新团队成员,是活跃在国际遥感界、气候界的知名学者,在此次中国生态大讲堂上,他应邀讲述跟自己的科学研究有关的人生历程。
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
陈镜明回答说,他是在1989年到加拿大的,当时的情形与现在有所不同,那时国家投资非常有限,基础研究申请连续的经费支持很难。现在国内资源非常多,对科技投入已有不少,但毕竟底子薄,而且科技发展也要有一个过程。他说,中国发表的SCI文章数的排名已经比较靠前,虽然有评论说论文质量还不够好,有不少是逼出来的,是为了评职称、拿学位,但事情总要有个过程,总要有一个开始。
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主任于贵瑞博士也表示:“科学研究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能人为要求怎么样!不能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希望我国相关部门和科技界也再平和一些,不要那么着急!我个人认为,我国的科研环境和科技投入有了很大的改善,国家也对科技界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期望,只要这种政策和环境不改变,在前人的基础上再过15年、20年,相信我国一定会有不少学术大家产生,也会有很多重大学术成果产生,毕竟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过去的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现在还不在一个量级上。现在从表面上看,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投入有不少,实际上科技人员的社会福利、工资都在其中,学术带头人所争取的研究经费中很大一笔钱要用于给团队人员发工资,真正可以用于科研的资金并不多。“但现在也是好兆头,总体投入增加了,大家要有信心、有耐心!”
借助“巨人的肩膀”
作为“文革”后第一批由国家教委送出国的研究生,在国内拿到学士学位后,陈镜明受国家资助,直接在英国读了三年半的博士。由于那时没有用导师的资金,没参与到导师的研究序列中去,与导师沟通少,完全是自己找论文题目。“当初像迷途的羔羊一样乱窜出来,”陈镜明回顾说,“指导老师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他有积累,知道什么是前沿,知道什么重要,可以使你少走弯路!”
陈镜明在与国内研究者的接触中发现,很多人本身已经是副教授或者博士后,但阅读文献很有限,没读过多少文章。“也许是课题偏向应用,了解别人工作的迫切性不够。比如,有些研究生做开题报告时很不认真,只是按导师的项目书、按导师所希望的结论引用一些。不知道自己所做的研究和其他人的关系。”“我的工作也不是凭空想象,也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不懂前人的工作,自己摸索,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达到前人的工作水平。了解别人、前人所做的工作,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论文,起码要用半年的时间阅读相关的文献。做研究不看英文文献,研究做不到哪儿去!特别是博士论文,确实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赶紧算出来就发出去,这很大程度上是浪费时间。在学术上有所醒悟的感觉很好!要真正研究透了,再写文章发出去!”
陈镜明结合自己的阅读,发现前沿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问题最重要。他的奠基性的学术开端是对叶面指数的研究。叶面指数是所有生态模型都要用的概念,影响到辐射、能量等所有物质的交换,陈镜明否定了原有定义,提出自己的定义。“没什么影响的人,说话还这么大胆!”最初的冷遇可以想见。陈镜明抓住机会就跟自己的老板,跟业界资深人士介绍自己的“叶面指数”,最终得到学界认可,如今,美国、加拿大,欧洲学界都在使用他的定义。
对此,于贵瑞评价说,“看似简单的叶面指数,背后有着深刻的思考,很多工作与此相关。现在有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有些人概念还没有搞清楚,套一套就能发文章。希望大家一定要弄透科学基本概念,不能人云亦云。”“陈教授能成功得益于判断力的培养。叶面指数的定义已经用了多少年了,为什么他敢于怀疑?心里有胆,判断是对的,所以能坚持,这需要长期科研活动中基本素质的培养,也在于他的坚忍不拔。有些人也提出过很好的概念或理论方法,写了文章,但不被人注意,自己过一段也忘了。自己认为对,确实有科学基础,不仅自己要坚持,还需要通过不同时机把自己的观点讲出去。学术发展中,也要学习怎么与人交流,学习如何把自己的观点卖给你的老板、上司、同事和同行,交流是种艺术,首先要有语言天赋,英语和国语都要好。”
陈镜明的切身感受是,自己每踏出一步,哪怕很小的一步都很不容易。他说,“要了解别人,融会贯通以后更容易出成果。要有一个好的起点,一年拿出一两篇,或者两年拿出一篇文章都行,要用硬砖头把自己铺垫起来,而不是软砖头”。
陈镜明同时表示,中国的研究实用性比较强,大部分不是基础性的。“应用中有很多基础问题,不光是解决某一个地区的某一问题,而要从问题中找出共性,国内不少人的研究欠缺这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