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地质专家称南水北调破坏四川生态毋庸置疑
来源: shuiyu   时间: 2006-09-07  点击率: 1033996
地质专家称南水北调破坏四川生态毋庸置疑

质疑南水北调 中国专家呼吁慎重

发表时间:2006-9-7 18:04: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小凡 

  核心提示:地质专家范晓指出,“南水北调其实就是挖肉补疮,引水坝以下因流量减少或断流容易造成的干旱化、沙化,水质恶化等情况。” 据了解,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投资将达到5000亿人民币。工程建成后,据估算每立方米水的成本大约在6元至10元。

据了解,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动态投资将达到5000亿人民币

  四川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姚朔昂)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即将于2010年上马,这个消息公布之日起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全国人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研组、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官员前段时间频频亮相四川进行调研和座谈,也让四川人对此表现出了空前的关注。日前,一篇名为《南水北调抽血四川,保卫长江保卫水源》的帖子在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一经发表后更是立即引起了众多网民的跟帖评论,甚至有网友呼吁,“四川应该掀起像当年保路运动一样的保水运动。”

  那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究竟会不会给四川的生态带来灾难性破坏呢?如此巨大的工程是否符合经济规律,这样的投入是否划算?解决北方缺水问题难道只有南水北调华山一条路吗?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否真如某些人所说的是无可替代的呢?9月6日,地质专家范晓,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四川省社科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刘世庆做客四川新闻网嘉宾访谈室,就上述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一次在线交流。

  破坏生态毋庸置疑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究竟会不会给四川乃至西部的生态带来影响呢?对此刘世庆说,“西线工程是一项相当复杂和艰巨的工程,各界对西线工程的可行性争论很大。许多专家学者都担心,西线工程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就不可逆转。”

  刘世庆表示,首先西线工程调水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质构造呈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而在这里搞高坝蓄水则极有可能会诱发大地震。其次,由于西线地形北高南低,除建高坝蓄水、修渠输水外,还需要开凿长达数百公里的隧洞把巴颜喀拉山打通,工程巨大不说,是否可行、可靠也未可知。第三,调水区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工程一旦建成就将淹没大量草原、农田,而在江河下游形成干热河谷,造成新的环境破坏。此外西线地处藏族聚居区,而这里的居民大多笃信宗教,崇拜神山、圣水、喇嘛寺庙,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工程一旦开工将在移民、寺庙搬迁等问题上遇到巨大的困难。

  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也表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超过了三峡工程,因为青藏高原是印度版块和欧亚版块相碰撞拢起的高原,这个高原对我国的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都十分巨大。而在这样一个地质活动带和地震带上建大坝、打隧洞是不是可行、可靠,还需要深入地调查研究和模拟实验。

  地质专家范晓更是直接地指出,“南水北调其实就是一种挖肉补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大规模的地表工程对地表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引水坝以下因流量减少或断流造成的干旱化、沙化,水质恶化等。”

  西线工程是否无可替代

  既然南水北调可能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那么当初为什么不经过周密的论证就出台了呢?对此,范晓告诉记者,“南水北调是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来了的工程,当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决策体制和机制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缺乏周密细致的科学研究和公正、公开、公平的民主科学决策。”

  那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如今是否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呢?除了南水北调,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吗?范晓透露,“事实上解决缺水问题除了南水北调还有许多可选方案,如海水淡化技术。据了解,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20年内每立方米水的成本完全可能降到3元以下。而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据估算每立方米水的成本大约在6元至10元。”

  另据了解,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动态投资将达到5000亿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也让专家们不得不考虑它的投资风险,这些钱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呢?对此刘世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5000亿元西线工程投资款改变用途,转移支付给西北改善生态环境,转移支付给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用于改善生态,可能比调水的效果更好。因为用这笔钱让甘孜州、西北生态脆弱地方的人,转为林业工人,从事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进而恢复湿地,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比调水和移民更能使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群众受益。这笔钱也可作为投资基金来运作,通过增值来更好地保护受益群体的长期利益。”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