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第20届学术会议上徐冠华指出:我国科学数据的共享服务已初见成效
记者李大庆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我国已先后在资源环境、农业、人口与健康、基础与前沿、工程技术、区域综合六大领域共24个部门开展了科学数据共享工作。目前的科学数据共享内容涉及我国GB/T13745-92学科分类中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六大门类中的诸多学科。”在今天举行的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第20届国际学术会议上,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向中外来宾介绍了中国推进科学数据共享的总体思路和所取得的成效。
在《实施科学数据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大会报告中,徐冠华提出中国科学数据共享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结构合理,覆盖基础性、公益性主要领域的网络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完成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实现科学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共享服务,满足自主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建成满足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的专门队伍。中国科学数据共享的基本框架包括资源环境、农业、人口与健康、基础与前沿、工程技术、区域综合六大领域的40个科学数据中心或科学数据网、300个左右的主体数据库和1个门户网站三级结构所构成的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
2006年8月底,在全球流行的搜索引擎“Google”中搜索“科学数据共享”,有多达500多万个结果页面被检索到。徐冠华通过这个例证介绍了中国科学数据共享所取得的成效:经过近5年的努力,在我国“科学数据共享”这一概念已从科学家群体这一有限范围,逐渐在国家、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中扩散和传播,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数据共享氛围。我国初步形成的标准规范已在各行业中有力地推动了数据共享,共享服务也已初见成效。
本次会议是由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中科院、中国科协和国际科学院组织联合主办的。
(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