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江城珍禽:昔日身影今安在?
来源: shuiyu   时间: 2007-01-24  点击率: 1000461
长江日报2007-01-23记者吴昊 王南方 实习生 陈博威 通讯员 刘启垣 汤鹏

    编者按:武汉,百湖之城,最有资格,也最有必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保护湿地。云聚云散,岁月悠远,武汉终于着手制定湿地保护规划,这是三镇生态意义上的进步,事关武汉人今日与明日生存环境,本报调查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新闻事实及背景,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涉及种种社会关心的问题。比如此前报道的“湿地保护为何又添紧箍咒”,比如“湿地公园与普通公园有何区别”,“保护湿地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关系”等,请您关注。

(1)

(2)

    碧空如洗,群鸟翱翔……如今江城,难觅此景。

    昨日,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处负责人介绍,不少常见鸟类,已渐离人们视野。

    东方白鹳(图①),展翅可达一米有余,步履轻盈矫健,时而单腿立于沙滩,颈部缩成S形,时而伸颈奋力奔跑,舞动双翅,腾空而起,体态优美。

    书中描绘,令人神往。东方白鹳为冬候鸟,属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在我市停留。1981年,此鸟在我市沉湖出现478只,1984年350只,2003年142只,2005年70余只。

    中华秋沙鸭(图②),红色的嘴长而窄,白色羽毛密布胸部,黑羽在头部和身侧,胖胖身躯,浮游水面,别样可爱。

    上世纪80年代,蔡甸沉湖常见中华秋沙鸭越冬,近些年,此地数次水鸟调查,均未见踪迹。

    “过去,珞珈山下,每晚都能听到夜莺的歌唱,现在没了。”武汉大学鸟类学家胡鸿兴教授每谈及此,一脸惋惜。

    他介绍,上世纪60-70年代,武大校园内老鹰很多,乌鸦有好几种;白肩雕、鹗、白尾海雕(均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年年到东湖越冬……现在,除了标本馆的标本,这些鸟在武汉看不到了。

    1978年,武汉地区累计采集鸟类282种,至今,64种已“区域性绝灭”。

    专家分析,部分珍禽由多见到少见到罕见甚至灭绝,与湿地环境破坏有密切关系。近50年,因农业围垦、城市开发,武汉湿地锐减1600余平方公里。

    武汉情况,折射整个中国湿地保护严峻形势。

    水鸟,特别是候鸟,每年从北至南,又由南至北数千公里长途迁徙,途中一个个湿地正是它们栖息“驿站”。

    如东方白鹳,每年秋冬之交,从遥远的俄罗斯起飞,途经三江平原、黄河湿地、武汉沉湖等地,最南可达洞庭湖、鄱阳湖,至春则北返。沿途哪一站出问题,可能就无力抵达下一站,或冻死,或饿死,或累死,整个种群可能“全军覆灭”。

    2004年,武汉沉湖发生“险情”:某林业公司滩头植树1.9万亩,这些杨树长起来,阻碍大型水鸟起降通道,包括东方白鹳在内的珍稀水鸟将永失这一“驿站”。所幸后来,人们铲除了这些树。

    专家解释,环境污染、食物短缺、人类活动不当,都会威胁水鸟生存。湿地保护不仅仅是保护水源,更重要的是保护鸟类栖息所需要的生物群落、食物链和筑巢地等。

    据介绍,我市偷捕、贩运鸟类案件至今未绝。去年,蔡甸、黄陂等地均发生过偷捕鸟类案件,城区中,张网捕鸟时有发生。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而人类是否一定要成为鸟类的“天敌”呢?(图片由市林业局提供)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