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山地所张文敬研究员在四川省阿坝州达古冰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唐华祥陪同考察达古冰川的过程中,发现了10余条“鲸背岩”。其中,最长的一条长50米以上,整个“鲸背岩群”的平均高度达5米左右。
“鲸背岩群”是第四纪古冰川奇观,在南北极冰川退化后比较常见,但在内陆山地冰川地区十分罕见。这一重大发现,丰富了达古冰川第四纪景观系统的内容,对于研究和揭示冰川运动规律,提供了最直接的科学依据。
从考察情况来看,初步预计历史上达古冰川体量是现在冰川体量的上千倍,这对于研究和恢复达古冰川地区的古环境、古气候有重大意义。
“鲸背岩群”具有很高的景观品质和科学价值,它的发现和认定对于达古景区的品位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延伸阅读:
鲸背岩:又称羊背岩或羊背石。因岩石的形状酷似羊背而得名。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当冰川向前向下运动时,对所过之处的基岩产生缓慢而持久的磨蚀作用。当遇到岩性较硬的基岩时冰流受阻而发生超覆且对迎冰面的基岩产生压蚀磨光作用,对背冰面产生拔蚀磨光作用。当冰川后退、显露出来的基岩形状就像匍匐在谷地中的羊群,长轴方向和冰川运动方向一致。羊背石的上游面光滑浑圆,下游面陡斜而粗糙且往往伴有新月形拔蚀裂口。地球中高纬度山岳冰川区存留的羊背石规模较小,但名副其实;而南北两极冰盖边缘分布的羊背石规模宏大,称为鲸背石或鲸背岩更为贴切。由于冰川在对基岩磨光侵蚀过程中或许夹有硬度比较大的冰碛砾石,可在羊背石面上形成道道冰川擦痕。羊背石及其擦痕是判定是否有古冰川作用以及古冰川作用规模的典型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