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典型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特征、效应及其调控”课题3“黔桂喀斯特山地水土要素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工作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李德军研究员、何寻阳副研究员、岳跃民副研究员、张浩副研究员、赵杰副研究员等科研骨干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课题负责人陈洪松研究员主持。
会议正式开始前,陈洪松首先简要汇报了4月18日973计划项目和课题在北京召开工作研讨会的部分情况以及专家们针对课题3提出的具体建议,并向参与都安、大化野外采样工作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上,陈洪松汇报了课题的立项依据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案及研究基础,详细介绍了课题前两年(2015-2016)的研究任务与工作部署。黔桂喀斯特山地水土二元结构广泛发育,地表缺水少土,水文过程变化迅速,旱涝灾害频繁,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水土要素时空变化的主控因素及多尺度特征”、“不同岩土构造水土二元流失过程及其对植被变化的响应”这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展开,加强思考如何以点上过程机理研究推动面上生态建设,进而阐明宏观格局演变的内在机制。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水土俱缺的黔桂喀斯特山地水土要素耦合特征与效应的认识,而且可以满足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重建和重大生态工程后续建设的重大需求。
李德军和何寻阳围绕课题目标,分别针对土壤碳氮磷和微生物与植被的耦合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汇报。祁向坤助理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组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与大化瑶族自治县两个县域尺度下为期一个月(3月20日至4月22日)的采样工作情况(共采集1143个样品,其中132个剖面样)以及即将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始的采样计划。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突出研究重点、加强内部协作及与其他课题的交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驱动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如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交扎实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课题与专题执行前两年的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以及各专题任务间的有机衔接,为各专题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课题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吴敏 供稿)
陈洪松汇报课题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案
祁向坤汇报前期采样工作及后续采样计划
研讨会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