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联合国环境署今日启动了为期十年(2016-2025)的气候、生态与生计(Climate, Ecosystems and Livelihoods)旗舰计划,该计划将在中国的支持下,助力发展中国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气候协定,与此同时改善人民生计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 该计划由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导,旨在采用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手段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联合国环境署副执行主任易卜拉欣•赛奥启动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
联合国环境署副执行主任易卜拉欣•赛奥(Ibrahim Thiaw)于今日同部分国家内阁部长及联合国机构负责人,在马拉喀什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会议(COP22)-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上共同启动了这一旗舰计划。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因为他们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更倚赖于生态系统。”赛奥表示,“也因此我对这一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气候、生态和生计十年计划”充满期待,它不仅有助于各国实现各自目标,而且能让百姓真正受益。” “这不仅将助力中国展现领导力,兑现应对气候变化所作承诺,而且也将坚定我们夯实现有成果,拓展南南合作取得更大成就的决心。” 该计划作为中国与联合国环境署长期合作的关键工程,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即截止2030年实现包括消除贫困和饥饿、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17个全球目标。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刘健介绍该旗舰计划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刘健表示:“这一项目证明了我们力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改善百姓生计的决心,为此我们将提供长期技术支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致力于在南北合作伙伴的共同帮助下,竭尽全力协助最贫困和最脆弱地区的人们克服气候挑战。” 该十年计划将依托自身的核心团队以及国际合作伙伴网,在全球范围内将相关知识、专长和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其中,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世界最大的国家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之一,将为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计划旨在保护亚洲、西亚和非洲区域最脆弱的生态系统,如旱地,河流盆地以及沿海地区。整体实施共分三个阶段进行:评估(2016-2018)、发展(2019-2021)和推广(2022-2025)。 计划的第一阶段主要针对三大“热点”类型展开调研,具体包括生态系统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以及易受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退化影响的社区。 此次调研将重点放在了“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包括两条大动脉:陆路和海路。“新丝绸之路”是由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框架,旨在通过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在整个项目实施期间,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将在监测和评估、能力建设、技术示范和科学政策方面为各国提供支持。
编者注: 关于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 Environment’s International Ecosystem Management Partnership)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发起,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成立的联合国环境合作中心。 它致力于成为国际智囊团、技术和知识中心,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生态系统管理能力建设。它鼓励通过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评估和示范、推动科学政策互动等措施促进南南合作。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www.unep-iem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