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综合新闻
200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结果
关键字:科技   时间: 2004-02-27  点击率: 1155555
  摘 要:     一、授奖个人 

    1.陈锡康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一、授奖个人

1.陈锡康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主要科技贡献:陈锡康在系统科学与管理工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在国际上首先提 出和创立“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建立了新的农作物产量预测方法, 以“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为核心的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自1980年起,连续23年准确地预测了全国粮食产量, 提前期半年以上,预测各年度粮食丰、平、歉方向全部正确,平均误差为1.9%,在国际同类工作中处于领先水平。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农业和粮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1998年以来获得中央领导十余次好评与批示,具有很高的显示度和经济效益,并得到了一批国际知名学者的很高评价。

2.刘迎建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刘迎建在“863”等国家计划的支持下,在联机手写汉字识别、印刷体汉字识别、脱机手写体汉字识别等文字识别技术领域均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在算法上基本解决了联机手写汉字识别问题与印刷体汉字识别问题,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自1998年以来,刘迎建非常注重成果产业化工作,推出了解决PC汉字输入问题的汉王笔系列及汉王OCR系列产品,占有国内70%以上的零售市场;并开展了广泛的技术授权,合作开发了国际上第一个中文手写PDA,催生了国内PDA产业;当前还广泛授权给多个主流手机厂商如Nokia等,带动了手机产业的升级换代。累计实现销售总额6亿元,创造就业人员2000余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手写汉字识别技术带动的GDP超过100个亿,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授奖集体

1. 2-5GeV能区正负电子对撞强子反应截面的精确测量研究集体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高能物理基本理论是标准模型,但其中与粒子质量起源密切相关的Higgs尚未找到。在标准模型精确检验和Higgs质量拟合中,都需要将正负电子湮没产生强子截面?J即R值?K作为基本输入量。原有的2-5GeV能区低精度R值测量?J误差为15%-20%?K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对上述研究的严重障碍。BEPC和BES改进后综合性能显著提高,在2-5GeV实现了稳定高效运行,在91个能量点上获取了数据。在数据分析和物理分析中发展应用了多项创新成果,平均测量精度达到6.6%。BES的R值与QCD预言一致,对电磁跑动耦合常数和μ子反常磁矩计算精度有很大提高,改善了对Higgs质量的预测,拟合值与实验相容。测量结果在国际会议上报告25次。报道R值的两篇文章都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国际粒子数据手册收录了BES的全部结果。R值测量的有关文章被引用183次。BEPC/BES的R值实验技术和测量结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


赵政国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领导实验物理中心工作,与加速器中心共同制定实验计划并获取了数据,以多项创新方法取得了高精度物理结果。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

吕军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庄保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吴英志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张 闯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李卫国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杨大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沈定力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陈光培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陈江川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林国平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罗小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郑志鹏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胡海明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赵棣新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秦 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高翠山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黄光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裴国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薛生田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中国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集体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水稻(籼稻)基因组是目前完成的最大植物基因组,也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霰弹法”对大型植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它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具有独立进行大规模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分析能力的国家,并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分析体系和水稻综合数据库。通过水稻两亚种基因组间的比较和分析,发现了高密度的多态性位点,为水稻遗传育种实践提供了基本工具。同时,还开发了基因表达分析系统,通过对水稻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分析,发现了一大批新的转录单元,从而在世界上率先研发出高密度水稻全基因组生物芯片。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提出单-双子叶植物进化新观点,发现了单子叶植物基因转录方向上GC含量的梯度效应。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

杨焕明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领导研究集体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全基因组“霰弹法”策略独立完成了籼稻“9311”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及“精细图”。


于军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设计并指导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负责水稻基因组的分析及其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


汪建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水稻基因组计划项目的主要组织管理者和决策者,带领华大团队建立了大规模、高通量、低成本的多个技术平台。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
胡松年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王 俊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李松岗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刘 斌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林 伟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张秀清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倪培相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张建国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王敬强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王立顺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周 雁 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徐 昊 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陶 林 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余迎朴 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蒋 琰 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3.辽西热河脊椎动物群研究集体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为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提供了最新、最重要的证据,提出了羽毛演化四个阶段的假说,对羽毛的飞行起源假说提出了挑战,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翅膀恐龙的证据,首次发现了树栖恐龙的确切化石证据,发现了鸟类食种子的最早证据,首次在化石中发现羽毛和鳞片的过渡类型,提出了鸟类在白垩纪早期已经出现了重要的生态分化,首次在爬兽中发现骨化的麦氏软骨,提出早期哺乳动物脑颅的扩大可能与取食和听觉器官自身的演化有关,利用40Ar/39Ar等方法确立了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属于早白垩世,提出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地区可能是许多重要生物类群进化的摇篮和扩散中心。发表约100篇论文,其中SCI刊物46篇,Nature和Science19篇。专著/编著4部,科普论文数十篇,科普著作4部。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

周忠和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要科技贡献:在鸟类起源、飞行起源、早期鸟类辐射、地层时代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Nature和Science8篇。

徐 星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要科技贡献:在鸟类起源、羽毛起源、飞行起源以及恐龙进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8篇研究论文。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


汪筱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张福成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张弥曼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王元青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金 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王 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张江永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胡耀明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李传夔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高克勤 北京大学
侯连海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李锦玲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董枝明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刘 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4.龙芯CPU研究集体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龙芯1号从2001年5月正式开始研制,2002年9月完成。龙芯1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通过SPEC CPU2000基准程序测试的通用CPU芯片,其指令系统与MIPS兼容,字长32位,配有符合IEEE754标准的64位浮点部件。它采用0.18微米CMOS工艺制造,最高主频可达266MHz,设计功耗小于1瓦。龙芯1号样机的实测性能与采用MIPS R5000 CPU的SGI O2工作站相当。龙芯1号体系结构先进,在动态流水线的寄存器重命名以及硬件支持的计算机安全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共申请发明专利12项。龙芯1号具有兼容、安全、低功耗、性价比高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已开始推广应用。龙芯1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初步掌握了当代CPU芯片的关键设计技术,为结束信息产业“无芯”历史迈出重要步伐,为今后设计和实现更高性能的通用CPU芯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继龙芯1号之后,紧接着开始龙芯2号的研制。目前,64位字长、每个时钟周期能同时执行四条指令的龙芯2号的第一次样片已经完成,其样机系统已经能流畅地运行包括Mozilla浏览器、多媒体播放器和Open Office办公套件在内的复杂应用软件,具备了桌面应用的基本功能。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

唐志敏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负责项目管理和实施,提出与MIPS兼容的技术路线和整体技术方案,对芯片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参数做出决策。

胡伟武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负责体系结构设计,提出基于操作队列复用的动态流水线结构及抗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新的内存访问限制机制。

张志敏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主要科技贡献:负责制定龙芯1号CPU外围接口的设计规范,开发CPU的虚拟验证环境、硬件验证系统、配套主板及原理样机。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

黄令仪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李晓维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陈 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王 剑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许 彤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赵继业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张福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李华伟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范宝峡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郑保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钟石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安 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周 旭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王海霞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郑为民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李 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杨 旭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稿件来源: 科学时报)

相关文章: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千烟洲站主持召开省院科技合作座谈会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千烟洲站主持召开省院科技合作座谈会
江西省科技厅周青副厅长考察访问红壤站
科技部条件财务司戴国庆处长考察红壤站
根据国家利益需求 力图保持领先地位
西方大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
200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公布
未来5年中国将投入六、七千亿元支持科技发展
中国的科技能力
“十五”期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
2002年法国科技发展综述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1 页 101 条记录 9 3[1][2][3][4][5][6][7][8][9][10]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