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上讲,保护生态系统的技术也应该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唐守正说,除了少数特殊的生态系统外,绝对的保护并不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因为一个次生林如果把它绝对保护起来,可能需要150年至20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接近原生状态,而人为适当地干扰可以促进它的生长和演替,加快退化森林恢复的速度,同时还可以利用一部分林中的资源,等等。
同样,保护的技术也不仅仅是封山育林。因为林分有生长、发育和死亡,只要合理利用完全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在合理利用的同时还可以控制自然灾害。目前,贫困地区的人们要生活、要发展,不让他们利用现有的资源恐怕不太现实。如何将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唐守正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说,一些国家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对老树、病树、“霸王树”要进行采伐利用,可以促进其他小树的生长和维护森林健康。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因为目前这样的课题几乎很难申请到。
现在某些地区为了保护生态,把原有的道路、桥梁给破坏了。唐守正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林业和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道路网的密度。建设一个基本可以保障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路网,是山区人民致富的根本保证。”唐守正说,目前,在保护现有的基础设施方面国外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如林区道路应由国家公路管理部门全部接管等。保护现有的基础设施与保护生态并不矛盾。
“做好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唐守正说,规划要落实到山头地块,要有具体的技术规划、工程规划。现在有的规划太粗放了,执行起来也不严格。今后,还要严格执行规划。要想把规划执行好,就要在森林资源管理上下功夫。唐守正认为,森林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信息化。他说,我国是提出数字林业最早的国家,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把数字林业列为一个重要问题。要想把全国森林资源搞清楚,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走数字林业这条路。但从现在看,数字林业进展得并不好,其中关键是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让科学家们从技术方面进行数字林业的研究。
对于森林资源的监测,唐守正说,我国原来林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木材,因此以前的森林资源监测都是监测有多少木材,而现在林业转到了以生态建设为主,所以森林资源监测必须有一个大的改动,即把林业生态问题作为监测的主要内容。如森林的防护效应、森林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森林的第一生产力、森林健康和森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目前,有些林业生态问题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了,而有些问题世界上还没有人做,我们可以开这个头。
今后用材林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唐守正说,一方面现在我国很重视速生丰产人工林,它是解决我国目前木材短缺的一种生产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同时要看到,速生丰产人工林严格来讲不属严格的森林范畴,因为速生丰产人工林要施肥、除草,和农业一样耕种,砍伐时对土壤的破坏也很严重。欧洲一些国家就认为速生丰产人工林主要是“作物林”,而缺少森林的众多生态功能。如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种植速生丰产人工林也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我国目前这个阶段,因为木材少,造一部分速生丰产人工林是需要的,但不能就认为它就是改善森林生态状况的基本措施,尽管它的生态效益比荒地好,但是比起天然林或接近自然的复层林来还是相差很多。另一方面,我国人工造林应重视培育珍贵树种。现在从德国进口的榉木已经占领了我国的大部分高档木材市场,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木材市场的发展。唐守正说:“我们现在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我们要有这样的气魄。因为珍贵树种不是种下去短时间就能见效的,我们这辈子不造下辈子还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