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5日,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教授田汉勤博士为中国生态大讲堂(第9讲)作了题为“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对碳、氮与水循环的影响--区域分析与集成”的报告。该报告分别从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面临的挑战、区域分析与集成研究方法以及在亚马逊地区、美国本土和亚洲季风区的实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人类活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生态系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1)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2)人为氮输入大量增加;(3)生物多样性减少;(4)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等。但是我们对这些变化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理以及不同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还相当薄弱。如何定量化的认识和评价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一个主要的科学问题,也对政府决策部门和科学研究机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田博士认为,区域分析与集成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结合其在亚马逊地区(Tian H. et al. nature.pdf396:664-667)、美国本土(Schimel D., Melillo J. and Tian H., et al.Science.pdf 287:2004-2006)、以及亚洲季风区(Tian H. et al.,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pdf37:201-217)的研究工作,田博士详细介绍了区域分析与集成的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及在评价人类活动与自然干扰对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影响中的应用。
最后,田博士归纳和分析了目前在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1) 人类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变化对碳、氮和水的影响;
(2) 区域碳、氮、水通量在20世纪是如何变化的;
(3) 区域碳、氮、水通量在21世纪将如何变化的;
(4) 什么因素(e.g.气候变异、土地利用变化、氮沉降和污染)对这些通量变化起主导作用。
田博士认为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中,模型和数据的局限性是阻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模型方面具体表现的多种过程和数据的耦合以及模型校正,而数据方面具体表现在数据标准化水平较差和共享力度较小。
田博士的报告内容丰富,逻辑严谨,从不同方面为我国的全球变化和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借鉴。
(生态网络中心 吕爱锋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