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攻关计划 |
太湖底泥疏浚及疏浚物处置对策研究 |
------------------------------------------------------------------------------------------ |
负责人:范成新
来源: 江苏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实施时间: 2000-2002
|
(一)对梅梁湾北部(31°29′以北)底泥进行了大规模密集性网格调查,网格密度为20″×20″,共计获取了149个泥深数据。分析表明,在所调查区域,大于10cm厚度底泥覆盖面积约占所测湖区面积的70%。发现最大深度为3.36m。这些数据与五里湖测定数据一道奠定了本项目研究方案制定的坚实基础。
(二)对太湖北部可能进行底泥疏浚湖区岸边进行全程现场走访调查,对鱼塘和填埋场位置进行了考察,分析了用于蓄积污泥的可能性。
(三)应用场地淋溶法对太湖疏浚污泥进行了二次污染影响模拟实验。于三个自制淋溶柱上下层分别装填了太湖污泥和土壤,模拟太湖地区不同降水量和雨水pH值进行实验,在不同时段分析了受淋溶影响的下层土壤中污染物值含量的变化,以及上层污染含量的变化和物理体积的改变。全柱共分6-10层,取样9次,分析项目有As、Ba、Be、Cd、Co、Cr、Cu、Mn、Ni、P、Pb、Sr、V、Zn等,共获有效数据约1500多个。
(四)对五里湖和梅梁湾柱状样品进行了不同疏浚深度(0、5、10、15、20、25、30、35、40、45、50cm)研究,分析了上覆水体氮磷COD变化。对重污染湖区(五里湖)进行了表层不同深度污泥疏浚效果模拟,初步提示:在短时相(3-4d)实验中,疏浚对控制底泥营养物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长效实验目前还未结束,但从前期所得的结果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疏浚对营养物内源控制效果有逐渐减弱的现象。最终结论将等全部研究结束后才可获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