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生态知识
   生态学知识
   生态学应用
   人与生态系统
   趣味知识
   生态图片

 生态学应用
真情呵护在青藏
人民铁道报记者 毕 锋 本报记者 束洪福

您听说过千里迢迢带小草的故事吗?

这样的故事在青藏铁路建设者中间就发生了。

那是2001年7月的一天,在昆仑河畔施工的中铁四局集团三公司项目经理陆卫东的妻子要来探亲,便打电话问丈夫想带点什么。陆卫东说,“我们这里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就带把草来吧。”结果,妻子从安徽淮南出发,一路上坐汽车,乘火车,始终不忘给小草喂“矿泉水”。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小草终于来到了昆仑山脚下。

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对青藏高原的一颗真心,对绿色的一片痴情。

特别的事情特别办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既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又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自然生态环境既独特原始又脆弱敏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地区,也被我国政府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优先保护区域。在如此特殊的地方修建铁路,环境保护显得格外重要。

去年6月,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开工后,广大铁路建设者始终牢记朱?基总理在开工典礼上“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的嘱托,把环境保护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王志坚说,为把青藏铁路建成世界一流的高原生态铁路,总指挥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硬指标,还打破常规专门设置了环保机构。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那是一位从合肥来高原出差的朋友,喝完矿泉水,就习惯性地想把空瓶子扔到车窗外,司机发现了:“不能扔,这里是青藏高原,要讲环保,等会儿交到工地有专人处理。”那位朋友一听这话,赶紧收手,并称赞:“你们的环保意识真是强啊!”

在这里,为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各参建单位对施工便道、取土场选择、桥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职工生活区,甚至对施工机械的停放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不随意损坏植被,不随意开辟施工便道,不随意设临建工程,不采摘珍贵药材,不捕猎野生动物”的警示牌,时刻提醒参建职工规范自己的行为,绝不允许图一时之便,越“雷池”半步。一旦犯规,就意味着罚款,甚至是“下课”。

沱沱河被称为“长江源”,那里植被较多。上场之初,中铁三局集团有个项目队的汽车司机,一不小心,在限界外留下了一道车辙。按理,将植被恢复就行了。可集团指挥部领导没有就此罢休,他们罚该队2万元,罚三位队领导每人2000元,并限期三天将罚款交到指挥部财务。这还不够,他们还把各队领导找来,召开现场会,向全体职工敲响警钟。

“一小块植被,罚款2万6千元,太厉害了吧?”记者动了恻隐之心。

指挥长刘登科说:“没有严格的制度不行,我们必须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招“杀鸡给猴看”还真灵,现在想在集团各营区找个烟头都费劲。指挥部党工委书记沈勇说:“如今,那个队已成为集团的环保标杆队了。”

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还有这样一条明文规定:凡租赁外部机械,在签订租赁合同前,必须先签订一份“环保责任状”。一位挖掘机司机不无感慨地说:“真新鲜!干了大半辈子工程,签这种责任状还是头一回哩!”

绝不仅仅是口号

到过青藏铁路建设工地的人,都称赞青藏铁路的环保氛围十分浓厚,是目前国内其他任何一条在建铁路无法比拟的。

的确,青藏铁路开工以来,在雪域高原,无论是在格尔木南山口,还是在拉萨的羊八井,无论是在海拔3000米的戈壁,还是在海拔4900多米风火山,无论是在生活营区,还是施工现场,哪里有铁路建设大军,哪里就树立了设计精美、内容高雅、色彩夺目的大型环保标语牌。

“珍惜高原生态,修建环保铁路”、“让蓝天常在,让碧水常流”、“关爱野生动物,呵护每寸绿草”、“建设青藏铁路,保护生态环境”、“爱护绿色、珍爱生命”……

置身建设工地,记者深深感到,这些标语绝不仅仅是一句句响亮的口号,而且是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自觉行动的真实写照。他们是保护生态环境,实践这些口号的楷模。

中铁十四局三公司有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局“生产先进标兵”,名叫刘金云,今年已经50多岁了,在一线一直从事土石方运输工作。到青藏线后,每天清晨,他顶着寒风,肩扛铁锹,手提水桶,把生长在便道上的珍稀红柳、紫槐、骆驼刺等生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木本植物,小心翼翼地移植到昆仑河两岸,把不易成活的较脆弱的花本植物移植到营区或较肥沃的地方。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纷纷行动起来,仅半个月时间,被移植的近千株草木泛青成活。

记者在中铁二局集团施工的西藏羊八井隧道工地看到,一条便道拐了一个大弯。项目部负责人用手指着旁边那片草地,对记者说,这个弯是为他们拐的,如果直行,就要从草地上过,这样势必破坏了草地。为了防止河水冲掉草地,他们还用钢筋笼装上石头,把河堤筑高。

中铁三局集团六队把爱护青藏高原的每 一片绿地的要求,贯彻到施工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去。在预制场选址时,六队领导从环境保护和造福青藏人民的大局出发,利用原来修建青藏公路的旧工地,这里植被稀疏,建预制场对环境破坏较小,但费工、费时、又不方便。队长午向阳说:“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一片绿地,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点钱,我们值得!”

玉珠峰是昆仑山上的一大自然景观,原设计在玉珠峰脚下设置了带状取土场。为了保护这个自然景观,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宁可加大成本,多走10公里的运土路程,将该地段的取土场设在线路右侧的荒滩上。至今,他们已经优化确定了30多个取土场。

青藏铁路建设者的良苦用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和青海省环保部门现场考察后认为,各参建单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

永远的朋友

藏羚羊、黄羊、野牦牛、藏野驴……

汽车在青藏公路上行驶,窗外不远处就能看见这些“高原之宝”在悠闲漫步。尤其是经过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区时, 这些人类的朋友出入更加频繁。

“刚来时,这些野生动物见到我们,躲得远远的,没过多久,它们就我行我素,依然如故了。”一位在可可西里清水河畔施工的中铁十二局集团四公司职工这样说。

“那为什么呀?”

“因为它们知道我们是朋友,不会伤害它们呗。现在它们有时就在我们施工现场溜达,有时还跑进营区串门哩。”

四公司担负青藏铁路不冻泉至楚码尔河之间的清水河冻土试验工程,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严重缺氧,生存环境恶劣,没有饮用水。特殊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珍爱环保的决心,他们一上山,就制定了环境保护十不准,如不准随意挖土,不准随意走小道(开车压草地),不准惊吓动物等。可这里的狼有时三五只在一起光顾营房和工地,一只一只的狼与他们亲近是常有的事,但一次也没有发生激斗的场面。在这之前,他们也专门和山下的百姓了解对付狼群的办法。听老乡讲,一群狼对付几个人时,狼群只对准一个目标进行攻击,把一人咬倒分抢吃。一只狼对付一个人时,它瞪着眼睛看你,你就瞪着眼睛看它,不能眨眼,如你一跑,它就跟你死拼。根据这个“传说”。值夜班的副指挥王国军、李庆光和工人多次都与一只狼相遇,蓝色的眼睛吓得他们够,上班都带着一米长木棒子,在工地有近万响鞭炮存着,以防在工地遇到狼群,好把狼群吓跑。10朋初的一天下午,天刚刚黑下来,就有一只狼前来营房边找骨头吃,工具车司机高海林,当时正在弯着腰修车,突然有一只狼在他脚下找骨头吃碰上他,他以为是谁呢,一看是狼,吓他一大跳,由于没有攻击他,跑回到屋里高兴地吹起来,“狼和咱交上朋友啦!所以不吃咱!”

朋友能够和睦相处,朋友在危难时候也能出手相救。

一天,有只年幼的猎隼落在中铁二十局六处北麓河厚层地下冰试验段驻地附近的路上。炊事员徐进彩见它那有气无力、飞不动的样子,便小心翼翼地把它抱起,带回收养。他找来菜篮子,专门为小猎隼制作一个窝,每天给它喂吃的。别看它小,一顿却能吃半斤肉。经过精心调养,几天之后,小家伙精神起来了。

据介绍,为保护青藏高原那些独特的极为珍贵的动物资源,在工程设计时,有关方面就对穿过可可西里、楚码尔河等自然保护区的铁路线路采取了绕避方案,在西藏境内选择羊八井方案,绕开了黑颈鹤保护区。根据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设计部门还在相应的地段设置了30多处野生动物通道,保障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

在“长江源”沱沱河工地采访时,一位来自长江下游的职工作了一首打油诗:“家住长江尾,来到长江头,保护长江源,就是保护家乡水。”这不正道出了所有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心声吗?

脚踏昆仑,放眼雪域,此时此刻,记者耳边又响起了腾格尔唱的《天堂》歌:“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压题照片 摄影 安剑承) (科技日报)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