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生态知识
   生态学知识
   生态学应用
   人与生态系统
   趣味知识
   生态图片

 生态学应用
新技术重整破碎山河 恢复生态
人民日报

广州7月10日讯 记者王可报道:广州地理研究所今天向外界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由该所发明的,用于采石场、取土场等破坏性场所,使之恢复绿色生态的一项新技术,经过在珠海、惠州、肇庆等市的推广应用,取得巨大成功,一片片荒坡变成绿色的植被。该项技术成果受到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重视,并进行推广,成为重整山河的法宝。

近10多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发展,但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和交通建设遗留了大量的废弃和关闭的采石场、取土场。例如,深圳市和惠州市各有600多个,广州市仅采石场就有320个。这些采石、取土场是新生的严重水土流失区,造成“山河破碎”,绿色覆盖减少,生态环境退化,洪涝灾害加重。而且多数分布在城镇周边和交通干线沿途,生态景观危害严重。采石场、取土场的生态复绿是一个新难题,环境极端恶劣(夏季石壁表面温度可达75℃以上),采用常规造林措施难见成效,生态复绿十分困难。因此,仅去年,广州市政府就已强制关闭八区全部70个采石场。

如何找到石壁复绿经济、快速、有效的治理办法?据广州地理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生态复绿技术,是广州地理研究所联合珠海市绿委、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取得的一项科研成果。其要点在于改进了传统的喷草技术,研制出石壁复绿的玻璃钢注塑容器,以及相应的轻质生长基材料,选用一些适于岩土坡特定环境生长的植物,组合成包含5个品种的植物群落优化模式。该项成果于2000年12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现场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科学性和应用性强,具有“省资、快速、高效”的技术特点,已达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尤其适合于在广东等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对于此项成果,广东省科技厅将其列入2001年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今年是执行示范的第一年。实践证明,该项技术成果成本低,见效快,卓有成效地治理了新生的严重水土流失,减少了城镇周边河道的淤积,减少了城镇洪涝灾害的发生,美化了被破坏的生态景观,较好地解决了生态环境整治的新课题。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2年07月11日第一版)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