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京都议定书》 中国也得“交卷”
关键字:京都议定书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时间: 2005-03-17  点击率: 1064582
中国面临减排的巨大压力与挑战

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生态方面,中国都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25年左右,中国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与美国并驾齐驱。国际上的流行观点认为,要实现公约“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最终目标,要以中国实施大量减排为先决条件。这对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确保发展的需要并维护长远战略利益面临严峻挑战。

1. 不容乐观的CO2排放国情。

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1990-2001年,我国CO2排放量净增8.23亿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预计到2020年,CO2排放量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这个增量要比全世界在1990年到2001年的总排放增量还要大。预测表明,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从人均来看,目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5年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虽然仍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但已丧失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低的优势。从排放强度来看,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费强度大,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比较高。

2. 社会“惯性”因素的时滞效应。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生产效率,这对多数国家来说需要巨大投资而一时难以取得明显效果;二是削减人类消费水平,尤其是削减化石燃料的消费,这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减慢和居民消费水平的降低。然而,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各国追求的目标,无论采取何种途径,均需要一个“认识——采取行动——产生效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便具有不可逆性,易于向上调整,不易向下调整,短期内尤其如此。二是人们往往有消费的攀比心理。如拥有并驾驶汽车,不仅是一种舒适,一种方便,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而那些没有汽车的人们,往往会努力去购买和使用汽车。这两股力量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惯性”,会产生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阻力,而克服或弱化这种阻力需要时间。

3. 能源结构和资金、技术的制约。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约占70%,是世界上几个以燃煤为主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煤烟型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这是造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国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还造成了负面的国际影响。在化石能源当中,煤炭的CO2排放系数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调整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能源资源结构的制约,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面临着技术和资金上的不足。考虑到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结构和消费结构,我国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潜力有限,因而中国控制CO2排放的前景不容乐观。 

    4. 反贫困与发展经济的巨大压力。

中国面临反贫困和发展经济的巨大压力。生存和发展是中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要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必须为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基本的能源供应,生存排放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要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增加在各个方面的投入,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在过去几年,中国以较低的能源消费水平,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发展目标。但我们应该看到,到2001年底,我国尚有1000多个乡2万多个村约3000万人口没有用上电。到2003年底,中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900万。随着城市化、工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将有一个显著的增长,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不可避免将有较大的增长。

减缓气候变化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中国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地区之一,未来气候变化将对中国旱涝灾害、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农林牧渔业和人体健康等带来不可逆转的、持久的严重影响,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

减缓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现实公平的角度看,贫困人群是弱势人群,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最大;从代际公平考虑,气候变化对后代的影响最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和后代的利益。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控制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从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看,减缓气候变化可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循环经济的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全球层面,对社会公平问题的考虑要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满足所有国家和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相应的资源与环境权益,这与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高度一致的。与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唯一区别是,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似乎更多关注全球环境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国内环境问题基本解决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和目标也必然更多地扩展到全球层面。

从技术经济特性看,发展与气候和环境友善的低碳经济,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保护国内环境。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这一技术经济特性看,它与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污染排放等做法是一致的。可以相信,国际上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无疑会有助于我国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低碳经济中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的技术革新,对我国更有价值。同时,有关激励低碳经济技术研发的制度创新,也可以为我国借鉴。

从战略的高度考虑,我们需要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可持续发展实践,正确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可以相辅相成。



文章分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京都议定书》推动清洁发展机制
二氧化碳升高将使粮食营养成分下降
国家发改委:中国将履行《京都议定书》承诺义务
《京都议定书》生效对中国意味深长
《京都议定书》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中国如何应对《京都议定书》
相关文章分页:  共 1 页 6 条记录 9 3[1]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