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综合新闻
陆域活动对渤海海岸带的影响
关键字:富营养化 营养盐 陆域活动 海岸带环境   时间: 2003-05-20  点击率: 160335
  摘 要: 近10年来渤海水质的富营养化特征日趋显著。氮磷营养盐浓度在不同海区和年际中变化,并且连续超过海洋水质标准。采用卫星遥感照片与社会经济及常规监测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这种原因。在沿海城市发展过程中,1996年渤海受污染的面积达51%,比5年前增加2.4倍。受污染地点全在沿岸地区。这表明陆域活动是影响海岸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概述

渤海在辽东半岛南与山东半岛北连线以西,为一半封闭型中国内海。渤海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3个湾和中部海区,海域面积77000km2,为我国海域面积的1.63%。渤海由河北、山东、辽宁3省和天津市环抱,总共有13座环渤海城市。

过去的数十年中,丰富优质的渔业、港口、石油、景观和海盐资源,使得环渤海地区经济具有快速发展的显著特征。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工业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渤海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受到较大的破坏。渤海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表现于海岸带污染明显、污染范围扩大、生态系统弱化、生态环境退化、赤潮、富营养化等。渤海环境状况已经引起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对其环境质量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诸如生态系统、环境参数、赤潮、富营养化等。本文利用渤海多年水质数据,讨论渤海严重问题之一的富营养化,同时分析该问题的成因。

二、方法

分析研究范围内的多年常规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为了便于比较,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归一化方法。此外,还将渤海历史的卫星遥感片用于研究范围问题的解析过程。

三、结果讨论

1.渤海的富营养化

邹景忠教授1985提出了评价海湾富营养化的方法如下:

EI=COD?DIN?DIP/4500(1)

式中:EI为富营养化指数;COD为化学耗氧量浓度,mg/L;DIN无机氮浓度,μg/L;若EI<1,则水体处于贫营养状况;若EI1,则水体出现富营养化;EI值越大,表明富营养化程度越严重。

根据公式(1)计算出渤海1994至1999年的EI值,列于图1,同时给出了TN、TP、COD和石油类的归一化浓度。

可以看出,尽管EI值和水质参数呈现总体向下的趋势,而1994年至1999年6年EI值全超过了1,特别是在1994年和1996年。即使是在1998年,TN、TP和COD的浓度分别是0.52mg/L、35.5??g/L和2.6mg/L,EI值为6年中最小值,但EI仍达4.73,超过富营养化阈值的4倍以上。这个结果表明,渤海的富营养化现象十分严重。

此外,自1998年以后,当COD开始升高时,氮和磷仍保持下降的趋势。这就暗示着,这些营养盐是渤海富营养化的主控因素。

2.环渤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

(1)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环渤海城市是我国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拥有许多著名的大中型企业。1997年,13座城市的GDP占了全国GDP的7.8%。因此,环渤海城市的经济对于全国十分重要。根据环渤海4省、直辖市工农业GDP增长速度图2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其中工业包括钢铁、机械、电子仪器、石油、石油化工、造船等行业,在全国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1994年到1998年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工业GDP持续增长;天津市和辽宁省在1994年到1997年保持增长,但到1998年稍有回落。尽管农业GDP增长速度不及工业GDP增长明显??尤其是在1996年以后,但农业发展稳定,产值保持稳定增加的趋势。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显著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环渤海城市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比较图2和图3可以发现,在GDP稳定增长中富营养化水平却在下降。显然,该地区采取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的战略发挥了作用。

(2)人口及其相关活动

图3给出环渤海地区人口、旅游人数和运输货运的统计结果。由于控制人口措施的效果,1994年至1998年人口增长率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但实际人口数一直保持增加。该地区旅游业在1994年到1998年间迅速发展,游人数量和旅游业收入均显著增长。

为了控制因人口增加带来的废物排放,在国家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中,要求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3)海洋开发活动

环渤海地区的海洋开发活动可以由各种海洋产业产值的变化表示,如渔业、石油、天然气、海盐等图4和图5。可以看到,1994年到1998年所有海洋产业呈现出总体增长的态势。

3.水质

图6表示1992年至1998年渤海3个海湾和中部海域水质参数TN和TP的变化,探讨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

从1994年到1998年,除了莱州湾1997年外,3个湾的TN浓度显著高于渤海中部海区。1994年到1998年辽东湾和渤海湾的TP浓度亦大于中部海区。莱州湾1994年到1996年TP浓度略低于中部海区,1996年以后,TP浓度增高,超过了中部海区。总体上讲,海岸带地区的TN和TP浓度高于中部海区。此外,渤海中部海区的TN和TP浓度较稳定,变化平缓,而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各年变化剧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海岸带地区比渤海中部海区更容易受到陆域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时间内,陆域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频率和程度。显然,渤海中部海区水质是来自海岸带地区污染物混合扩散的结果。所以,陆域活动应当认为是造成渤海中部海区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的最终原因。

将渤海水质数据比较各类第I类至第Ⅳ类海水水质标准,图7表示出1992年和1998年渤海清洁、轻度污染、污染和严重污染的范围。

可以发现,出现污染的范围从河口区扩大到渤海整个海岸带地区,范围明显增加。此外,据报道,海水达标率由1992年的78.77%降到1996年的49.05%。2001年渤海受污染面积由24.7%增加到2002年的41.3%。该结果意味着,过去几年中渤海水质明显下降。TN、TP和石油类超过标准。TN超标严重,石油类超标较小。因此可以推断,渤海水质主要问题和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来自于营养盐氮和磷。

比较图7和图6可以发现,即使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时,渤海受污染的面积亦逐年扩大。解析渤海卫星遥感照片能够清楚地看到,1992年整个海域受污染面积为16347km2达海域的21.2%,1996年则增加到39232km2达51.0%。这样一来,受污染面积较5年前增加了2.4倍。另外可以看出,海洋水文和海洋动力学特性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海流较弱的物质输移作用下,大部分受污染海区靠近海岸带地区,尤其是在河口地区。这就证明了渤海环境质量主要受来自陆域活动的影响。

四、结论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渤海自1996年以来富营养化指数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可接受水平的4倍以上。富营养化是渤海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主要污染物是营养盐而不是COD。

②GDP稳定增长时富营养化水平却在下降。该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有利于环境保护。

③渤海受污染面积逐年扩大,而污染物浓度水平变化不大。大部分受污染区域靠近海岸带地区,特别是在河口地区。

④渤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来自陆域活动以及对海洋环境的有关损害。

参考文献(略)


作者:苏一兵 雷坤 孟伟
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水利》2003-4A刊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