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综合新闻
南京地理与湖泊所专家为污染湖泊湿地造“肾”
关键字:湿地,湖泊   来源: 中科院南京分院   时间: 2005-03-21  点击率: 1076616

      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拓展,我国各地的湖泊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何让这些“染恙”的湖泊重新恢复生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刻苦攻关,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河湖污染控制技术,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建立湿地为患病的湖泊再造“人工肾”。

      滇池、抚仙湖、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是镶嵌在云南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九颗明珠。近年来随着污染加剧,明珠渐渐“蒙尘”。为了让它们重放异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探寻,发现“九湖”的主要污染源由工业污染变成了农村面源污染,而农村面源污染比较分散,一般治理技术都很难见效。

      经过几个寒暑的探索,专家们找到了答案,这就是“生物减污法”。据该所李文朝研究员介绍,就是在湖泊外围修建人工湿地,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筑坝拦截污染物进入湖泊。一般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美人蕉、富贵竹、芦苇等特定的植物,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

      该所在杞麓湖红旗河口、抚仙湖污染最重的河流窑泥沟等建立起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据环保部门跟踪监测,其水质处理效果达到了国家污水厂排放的一级标准,实现了河口区环境的生态恢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等亲临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外来的“病毒”被拦截后,湖泊本身还需“强筋健骨”,才能确保安康。像在著名的滇池,该所决定通过岸带生态修复,重建起湖泊的自净功能,对外可以加强入湖污染控制,对内又能形成抑制蓝藻、控制内源污染的机制。经过反复探索试验,研究人员终于掌握了综合消浪技术、蓝藻控制技术、水生植物种苗繁育技术、无地栽培技术等,并筛选出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这项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滇池北部水质和生态环境。

      蓝藻是湖泊“致病”的一大因素。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运用湖泊学理论知识和柔性全封闭围隔、深水漂浮载体水生植物养殖技术等特有工程技术,将蓝藻的危害极大化解。该所李文朝研究员说,像在抚仙湖的治理中,专家们提出在水深达10.5米的隔河入口处湖面上建设面积300亩的扇形漂浮植物控藻工程,用漂浮植物的遮荫、生化相克、根系吸附吸收及微生物分解转化等综合机制去除蓝藻并净化水质,这一全新的工程方案在夏、秋季节蓝藻水华暴发期发挥出巨大效率。

      通过几年的攻关,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还研发了重污染河水复合型湿地自流净化工艺、轻污染河水及农田沟渠排水湖滨自然湿地净化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为人类拥有健康清新的自然环境倾尽心力。 

相关文章:
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泊有望再现“草湖”盛景
第八届湿地公约缔约国会议在西班牙圆满闭幕
我国今年新建国际重要湿地数量最多面积最大
973“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陈宜瑜副院长强调: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一定要做好基础研究
“追寻通江湖泊”湿地使者行动启动
投入四十三亿元资金 依法治湖措施扎实 云南治理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
洪湖湿地列入“优先行动”计划
青海19处湿地初步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
相关文章分页:  共 9 页 81 条记录 9 3[1][2][3][4][5][6][7][8][9]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