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科研新闻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贡嘎山的“天然实验室”
关键字:贡嘎山,冰川,山地,气候变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时间: 2015-09-23  点击率: 560127

      贡嘎山对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青藏高原东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这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冰川、冻土等地理环境多样,而且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山地生态环境的理想场所。

  位于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贡嘎山区,群峰峦翠,冰雪连绵。其主峰海拔7556米,有着“蜀山之王”的美称,与其东侧毗邻的大渡河垂直高差竟达6000多米。也正是这种地形地貌差异,造成了贡嘎山巨大的气候、生物和环境分异特征以及独特的亚热带农田、山地原始森林和海洋性冰川景观,让贡嘎山成为享誉全球的地理学、生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1987年,中科院率先在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内建立了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贡嘎山站),展开了对这里水土气生的全面观测。

  “贡嘎山对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青藏高原东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这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冰川、冻土等地理环境多样,而且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山地生态环境的理想场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贡嘎山站站长王根绪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世界上短距离落差最大的地区

  29公里,仅是北京东、西五环间的直线距离。但是在贡嘎山,29公里的水平距离,却意味着从亚热带到寒冻带的一步跨越。

  “在不到30公里的水平距离范围内,贡嘎山的垂直落差就能达到6400米,是世界上短距离落差最大的地区。这种巨大的海拔高差,让贡嘎山拥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山地生态垂直带谱。”王根绪介绍道。

  贡嘎山是高亚洲海洋性季风气候带的冰川—森林发育区,具有“干热河谷—农业区—阔叶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寒草甸—永冻荒漠带”8个非常完整的植被带谱,造就了贡嘎山原始性状和系统性保持较为完整、原生性较强的生态系统以及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国际环保组织保护国际(CI)所确定的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贡嘎山独具代表性的山地环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地理学家。这里拥有亚洲海拔最低的海洋性冰川以及丰富的冰川作用遗迹,从冰雪寒漠到干热河谷丰富的山地地理环境,完整的山地水文过程以及频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

  正是由于它的独一无二,让国家意识到贡嘎山站对于我国山地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性。1992年,贡嘎山站正式进入国家生态网络体系,2001年,进入科技部试点站序列并于2006年正式获批成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交叉研究拯救脆弱山地

  贡嘎山是我国山地生态环境的天然博物馆,但它也是脆弱的。

  在日趋加剧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压力下,山地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山地灾害加剧等问题。而贡嘎山站也在探索山区低海拔传统农耕经济带的可持续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以应对和减缓气候及山地环境变化影响,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和次生地质灾害。

  在王根绪的带领下,贡嘎山站开始着重从山地生态系统变化、山区环境演变及山区特色经济发展技术等不同领域展开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工作。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人类活动稀少的高山地区就不会有微量金属污染。但贡嘎山站的研究成果却打破了这一传统认识。

  “高山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为敏感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由于冷凝作用,高山生态系统往往是大气污染物的汇,许多微量金属如铅、镉可以通过大气远距离传输进入高山生态系统。”王根绪指出。

  为此,贡嘎山站开展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山生态系统大气远距离传输中铅沉降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铅能通过远距离大气传输进入我国西南地区遥远的高山生态系统。研究也强调,高山地区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敏感性,从而导致进入到高山生态系统的有毒金属元素对山地生态环境的危害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进行多介质、多手段和长期性的观测。

  同时,贡嘎山站在海螺沟冰川的研究,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著名景区海螺沟冰川,冰舌末端下伸到达2900米的森林区内,冰川中部高达1080米的大冰瀑布蔚为壮观。但是,贡嘎山站对海螺沟冰川近百年来的动态变化过程模拟却显示,1975~1994年间,海螺沟冰川共后退381米左右;1994~2008年,冰川共后退约338米;1989~2008年间,冰舌段平均减薄了26%,著名的城门洞已不复存在。

  严峻的形势也为人类提出了问题:如果未来气温再升高2℃~3℃,海螺沟冰川会不会再度退缩至3800米的海拔高度甚至完全消失?河川径流与区域山地生态系统将如何变化?冰川大规模退缩,将导致区域泥石流灾害如何变化?

  国际网络共筑山地未来

  2009年,国际山地研究计划(MRI)主席Gregory Greenwood博士到访贡嘎山站。这里特殊的地形地貌吸引了他所带领的团队。

  “贡嘎山冰川退缩迹地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研究,要比火山或林火等干扰后的原生演替对于揭示植被演替机理可能更有代表性。”Greenwood强调指出。

  在他的协助下,贡嘎山站取得了两方面的国际进展:加入国际山地环境综合监测网络GLORIA-Asia,成为亚洲网络的成员站;与美国落基山研究站从事山林火灾生态学的研究人员,开展冰川(泥石流)扰动与火灾干扰下植被恢复生态学的对比研究。

  “因为贡嘎山的特殊性,贡嘎山站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加入并启动的国际GLORIA计划的成员站。”王根绪表示。随后,他们也根据该计划制定的技术规范在贡嘎山站建立了高山带综合观测样点。

  近年来,贡嘎山站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先后与瑞士、德国、比利时、韩国、日本、美国以及挪威等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其中,2010年贡嘎山站与挪威卑尔根大学生物系合作,在挪威研究理事会和挪威教育部批准的SeedClime和TransPlant项目的支持下,在贡嘎山雅家梗建立了一个与挪威北部观测样带可比较的野外试验研究样带。该项目同时获得我国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支持。

  面向未来,贡嘎山站也将全面铺开在全球变化下的高山垂直带谱分异与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倡导并参与泛喜马拉雅山区联网观测研究,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的同时保障亚洲“水塔”安全,应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发展。

  “我们也想进一步实现与欧美高山生态站的合作交流,力争成为国际GLORIA网络核心山地站,并实现与美国落基山研究站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科学研究站的合作与交流。”王根绪说。

相关文章:
“世界气候变化会议”将于9月底在莫斯科举行
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介绍
气候变化改写候鸟迁徙时间表
“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3年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损失高达600亿美元
8000年前人类就已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美国即将启动新的气候变化监测网络
《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碳汇问题研究》出版发行
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分页:  共 8 页 76 条记录 9 3[1][2][3][4][5][6][7][8]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