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科研新闻
科学家警告深海捕鱼破坏海底生态
关键字:生态   来源: 人民网   时间: 2006-11-22  点击率: 1113063

       上周,英国的科学家警告说,深海捕捞会影响富含海洋生物的海底火山,对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大部分的海底火山都充盈着大量的深海珊瑚,且栖息着成千上万种海洋生物。但是,这些海山所处的地区基本上都没有相应的控制捕捞的法律法规。由于对鳕鱼类的过度捕捞,捕鱼舰队已经开始转而捕捞罗非鱼、金眼鲷和深海长尾鳕鱼等深海鱼种。但是,捕捞深海鱼会威胁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生态脆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伦敦动物学会(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的科学家亚历克斯·罗杰斯(Alex Rogers)博士说:“这是很紧迫的事情。首先,要为深海捕鱼设立法规;然后,要对深海鱼类的栖息地进行观察。”他说:“由于深海捕鱼,一些存在了几百年的鱼种已经灭绝。”

  对此,罗杰斯博士和其他科学家一起采写了一份报告,并即将递交给联合国。后者目前正好在争论对深海捕鱼设立条例的问题。

  罗杰斯博士的报告揭示了有关海山及生长其中的生物的一些新发现。目前还没有关于世界范围内大型海山数量的确切记录,曾经有人推测说大概有10万座,但罗杰斯称科学统计显示只有大约40座。

  这份报告运用了海山上的珊瑚记录、全球环境数据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模型共同描绘出石质珊瑚在全球海山地区的可能分布情况,尤其界定了那些可能受到深海捕鱼威胁的石质珊瑚分布区。

  专家称,在印度洋海域、南大西洋和中南太平洋地区,大量的对罗非鱼和金眼鲷的商业捕捞会对海山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的影响。

  渔业专家马修·加亚尼(Matthew Gianni) 也纂写了一份有关捕鱼及其影响的报告。他说,11个国家的海底捕鱼量占到全世界的95%。西班牙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捕鱼舰队,在2001年,西班牙的海底捕捞量占全球总量的40%,排在第二位的是俄罗斯,占14%,葡萄牙、爱沙尼亚和挪威各占7%。在2001年,深海捕捞的产值在2.8亿到3.2亿美元之间,占世界水产品总产值的0.5%。

相关文章:
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获专家肯定
“内陆干旱封闭生态系统中盐渍化防治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中德温带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多尺度和不同认识论桥梁国际会议与亚全球评估工作组会议在埃及召开
我国在喷灌节水增产机理和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春沙尘天气频繁 生态建设还须加速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初步改善
福建生态环境改善 4300万亩公益林功不可没
我国开建塔里木河生态公园
四大因素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分页:  共 69 页 689 条记录 9 3[11][12][13][14][15][16][17][18][19][20]4 :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