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朱兆良:拓宽思路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网站   时间: 2006-06-26  点击率: 990028
  摘 要: 朱兆良院士近期发表了拓宽思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文章.
    一、我国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

    粮食安全关系重大。长期以来,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05年我国谷物平均产量已达345公斤/亩,比世界平均217公斤/亩高出58%(高出128公斤/亩);我国以占世界10.2%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19.1%的谷物。从2002年人均生产量看,除我国奶类人均生产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3.7%外,肉类和蛋类分别为世界人均的134%和200%,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98年我国的人均谷物生产量已达365公斤,比世界人均多13公斤。占世界人口20.9%的我国人民基本上达到了丰衣足食。

    二、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多地少,近些年来,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尖锐。2004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减少到1.41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说只能依靠尽可能地提高粮食单产。如上所述,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取得这一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投入。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3年我国化肥的消费量已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8%,其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氮肥消费量更达30%,都远高于谷物生产量占世界谷物总生产量的份额(19.1%)。这说明,我国谷物生产中化肥呈高投入、低产出之势,虽然单产较高,但农业污染严重。多数湖泊达到了中度或重度富营养化,许多地方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的质量标准,农村大气的氨浓度明显偏高,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估计已占世界总排放量的约30%,受到国际关注。因此,继续通过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以争取高产,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得不偿失。

    三、我国粮食生产的任务和对策

    面对人口继续增加和对粮食需求的日益增多,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日趋严峻。下面我们想对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几点想法。

    粮食的消费主要有3个方面:口粮、饲料粮和工业用粮。下面仅就口粮和饲料粮问题做一分析,并在分析口粮问题时,只考虑谷物的生产量。

    (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首要的是保证口粮自给

    长期以来,我国都将粮食安全的目标定为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和其它用粮的总需求与总供应的平衡或基本平衡。为此,一般都以人均的粮食生产量定为400公斤/年(包括谷类和其它各种粮食作物的总产量)。如果以此为准,以2020年人口达14.3亿(今后15年内年均约增加800万)计算,粮食的总产量应达到5.72亿吨,比2005年粮食总产4.84亿吨约需增加8800万吨,增加18%。假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持2005年的15.6亿亩(10427万公顷)不变,则粮食单产应提高到366公斤/亩,比2005年高57公斤/亩(18%)。但是,考虑到播种面积的减少不可避免,实际上粮食单产必须有更大幅度的提高,可能需要提高20%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因为这需要在现有较高单产的基础上再大幅度提高单产。特别是考虑到一些高产地区大量肥沃农田已经或将要改作它用,而大量中低产农田,虽然增产潜力很大,但却需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当然,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再加上农业技术的进步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则这一增产目标也有可能达到,但是,为此必须进一步大量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从目前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已经引起严重环境污染的现状来估计,在实现这一生产目标的同时,农业污染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在权衡保障粮食安全各项对策的利弊时,必须全面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和统一。我们认为,如果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上,能拓宽思路,另劈蹊径,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和环境的双重压力。

    但是,如果以保证口粮自给为目标,则情况就要好得多。以2005年全国13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天消费0.5公斤成品粮计算,每人每年约需要183公斤成品粮,约折原粮260公斤,全国共需口粮约3.4亿吨,占当年粮食总产4.84亿吨的70%。如果以同样的思路来估计2020年的口粮需求,以14.3亿人口估算,共需口粮3.77亿吨,仅比2005年增加3900万吨,增加8%,远低于上述为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增产18%的目标。由此看来,保证口粮自给应该是没有困难的。

    (二)发展草食型畜禽、减少饲料用粮对保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1、关于饲料粮的消费量

    下面根据全年粮饲型畜禽的产肉量对所消耗的饲料粮作一粗略估计。2004年我国粮饲型家畜猪肉的生产量为4702万吨,占肉类总生产量的65%;鸡肉的生产量,则以禽肉总产量(1351万吨)的60%计算,即为811万吨;两项合计为550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76%。在估算生产这些数量的猪肉和鸡肉所需要的粮食时,又假定耗用粮食与产出肉品的比例为2.2:1。据此估算,为此需要耗用粮食约1.2亿吨,占当年粮食总产4.69亿吨的26%。如果2020年我国人均猪肉和鸡肉的需求量仍按目前的水平估算,则约需生产出6160万吨,需要消耗饲料粮约1.4亿吨,这是相当大的一笔粮食消耗。因此,在肉类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节约饲料粮问题。

    2、解决饲料粮问题的对策

    首先是转变观念,尽量多发展一些草食型畜禽,以减少饲料用粮。对此提出两点想法。

    (1)在农区可实行粮经饲相结合的三元结构,多种植一些产量高的饲料作物和饲草,也可多发展一些非粮饲型畜禽,如牛羊鸭鹅兔等。

    (2)如何利用好我国广袤的草地资源是极为重要也具有巨大潜力的大事。我国是世界上第二草地大国,有草地约60亿亩(约4亿公顷),是耕地面积的3倍多。但是,目前草地的利用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对天然草场主要是掠夺性粗放经营,严重超载过牧;另一方面,又严重忽视了人工草场的建设,投入极低或根本没有。这种经营方式不仅产出极低,而且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引起了草地的大面积退化和沙化,成为沙尘的重要给源。据有关资料,1994年,内蒙古每亩可利用草地平均产肉仅250克,产毛6克,单位面积草地的畜产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畜牧业发达国家的1/20-1/80,因此,我国草业的发展潜力极大。据报道,在我国北方草地,施用尿素2公斤/亩(只相当于高产农区施用水平的1/20左右),就可增产35%左右。考虑到目前一些高产农区普遍过量施肥的实际情况,如果能通过科学施肥,可以节省出大量化肥用来大幅度提高草地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可减轻高产农区环境污染的压力。

    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途径。草地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其人工草地面积约占草地面积的10%或更高,与完全依靠天然草地的畜牧业相比,其总生产力可增加1倍以上,而我国人工草地的面积仅为草地总面积的约2%。据有关估算,我国北方牧区约有3亿亩(2000万公顷)土地适宜人工种植牧草,建立人工草地和饲料基地。另外,南方草地业是我国亟待开发的后备食物资源,据专家考证,宜于近期开发利用的草地可能有1.8亿亩(1200万公顷)。

    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是一举四得的大好事。(1)有利于保证肉类供应以保障粮食安全;(2)提高牧民收入;(3)有利于减轻高产农区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的压力。由于高产地区目前的粮食单产已经很高,进一步提高单产不仅难度很大,而且还必须大量增加化肥农药的投入,这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和(4)对西部地区来说,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扬尘。

    极端来说,即使是肉类产量一时短缺,还可以进口一点肉类或饲料,以解燃眉之急。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总之,在保障粮食安全中,首先是保证口粮安全。在此基础上,将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和草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调整农业和畜牧业的结构、增加畜牧业的比重,大力加强草地建设;大力发展非粮饲型(主要是发展草食型)畜禽的肉类生产,以尽量减少饲料粮的消耗。以期在保障口粮安全的同时,生产出充足和肉类。满足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