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水利专家澄清荆江崩岸与三峡工程无关
来源: shuiyu   时间: 2007-06-02  点击率: 922134

  前不久,长江石首合作垸发生长达1200多米的崩岸险情。一些国外媒体惊呼,荆江崩岸都是三峡工程惹的祸。昨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荆江崩岸成因复杂,不能让三峡工程为此背黑锅。

  水利专家、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说,荆江自东晋筑堤以来,崩岸就是威胁堤防安全的重大险情,崩岸治理也由来已久。

  王忠法认为,荆江地处冲积平原,荆江河段两岸岸坡大多为典型的二元地质结构,上部为粘性土层,下部为中细沙,这种结构的河岸可冲性较强,当抵御不住水流冲刷时,就会发生崩岸。

  此外,崩岸也与水流的特性有关。水流速度越高,流量越大,崩岸强度也越大。水流的含沙量越小,挟沙能力越强,崩岸强度也越大。

  据资料统计,上世纪50年代,荆江河段曾发生120处崩岸险情。后经多方治理,到80年代后,荆江崩岸险情才逐步减少。

  一些人将荆江崩岸归罪于三峡工程,一个重要理由是认为三峡蓄水后造成了清水下泄。然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认为:清水下泄并非都是三峡工程惹的祸。

  蔡其华说,三峡蓄水以后,水变得更清了。但是清水下泄并不只是三峡蓄水造成的。

  蔡其华分析,清水下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近几年来三峡水库上游主要产沙区—金沙江、嘉陵江没有发生强降雨,这直接导致入库泥沙减少50%。一旦主产沙区发生强降雨,入库泥沙就会增加。

  其次,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有30%的泥沙淤积到水库,这符合水库建设初期泥沙淤积变化规律。这种淤积变化大约在80年以内可以达到冲淤平衡,到那时三峡水库来多少沙就会下泄多少沙。此外,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措施,也减少了入库泥沙。

  “从目前的情况看,三峡蓄水后,泥沙变化规律与论证三峡工程可行性成果的预期是吻合的。”蔡其华说。事实上,三峡工程的泥沙以及由此带来的崩岸等问题,一直都在水利专家的视野范围之内。

  据了解,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以文村夹、北碾子湾血防闸、天字一号以及合作垸等崩岸最为剧烈,危及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对此,国家已打算用3年时间安排8.9亿元应急经费加以整治。

  蔡其华指出,当务之急是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对已经发生的崩岸加紧抢护整险,确保汛期河势稳定和防洪工程的安全。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2007年06月02日 记者甘勇通讯员胡顺华朱俊君周长征)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