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长江铜陵段再现白鳍豚 专家将赴此江段寻找(图)
来源: shuiyu   时间: 2007-08-30  点击率: 893474
安徽市民DV拍下珍贵镜头,中科院专家已确认,并将于下月前往寻找
安徽市民DV拍下珍贵镜头,中科院专家已确认,并将于下月前往寻找

  本报讯(记者 姚德春)日前,从安徽铜陵传来消息:有人用DV在长江铜陵段一处航道拍摄到了白鳍豚活动的画面!昨日,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对DV画面中的动物进行鉴定后确认:此动物就是白鳍豚。他们决定将于下月前往长江铜陵段寻找白鳍豚。

  目击

  画面中它出水五六次

  拍摄到白鳍豚这个画面的人叫曾玉江,是安徽铜陵世峰装饰公司的老板。

  昨天记者连线曾玉江,他回忆说,8月19日下午3时10分,他在铜陵江段北岸的胥坝乡渡口等轮渡时,突然发现靠近南岸的水域上有条像鱼一样的东西跃出水面,“第一次看到它出水时,它的动作幅度特别大。”

  在长江边长大的曾玉江,不相信那是一条鱼:“它当时距我有1公里左右,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鱼跃出水面。”曾玉江便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摄像功能拍下白鳍豚后面几次出水时的画面。

  曾玉江说,“我以前见过白鳍豚照片,当时就怀疑。”后来,曾玉江把拍下来的DV先送到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鉴定,没得到准确答复,最后才送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鉴定。

  记者在这个时长不到两分钟的画面中看到,这头白鳍豚一共出水五六次,它每次出水时翻起的浪花,让人只能看到一个个尖尖的白点。

  确认

  根据行为、颜色、形状判定

  昨天,“2006长江豚类考察”国际科考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和他的鲸类研究课题组人员一起,在通过对安徽方面送来的相关录像进行鉴定,并将画面中的动物与白鳍豚进行认真比照后,根据他们的经验一致确认“这就是白鳍豚!”。

  “之所以认定它是白鳍豚,绝不是凭空而论。”王丁说,他们是通过白鳍豚的行为、颜色、形状以及呼吸频率,与DV所呈现的画面来断定的。

  王丁指着画面兴奋地说,“那是白鳍豚的头!”他解释说,与江豚的灰头灰脑不同,白鳍豚头部的脸颊是白的。

  其次,白鳍豚跃出来换气时的动作也与江豚不一样。王丁告诉记者,“看得出来,画面中的白鳍豚是往上游方向移动,上行中的白鳍豚出水动作缓慢,而江豚出水时动作急促。”因此,从那头动物的呼吸频率和出水的间隔时间更加确信自己的推测。

  王丁还补充说,发现这头白鳍豚的水域在当地是个废弃的航道,往来船只少,人类行为对豚类动物影响小。最重要的是,这也是去年白鳍豚科考的一个盲点地区。

  进展

  专家将赴长江铜陵江段寻找

  去年,六国专家组成的科考队从武汉出发沿长江寻找白鳍豚,途经3436公里,考察了长江中下游所有支流,没有发现一只白鳍豚,引发了“白鳍豚是否已灭绝”的争论。

  王丁表示,这次发现白鳍豚也印证了他们对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断定,说明白鳍豚并没有灭绝。

  他说,“功能性灭绝”,意思是说白鳍豚已处于灭绝边缘,因物种数量个体特别少,已经丧失了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繁衍的能力。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着一个物种完全灭绝。

  “下个月,我们将去长江铜陵江段再次寻找白鳍豚,尽管我们可能会一无所获。”王丁说,由于这段录像的拍摄时间已过去一个多星期,而白鳍豚又是游动的,目前难以确定它已经游到了哪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去找!”

  王丁说,一旦他们有幸发现白鳍豚的话,考虑捕获它,送它到石首天鹅洲自然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确保它能繁衍后代。

  ■链接

  历时38天科考队未发现白鳍豚

  2006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瑞士白鳍豚保护基金会联合组织长江淡水豚考察,历时38天,没有发现白鳍豚。担任科考负责人的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博士介绍,从行程上看考察活动覆盖了白鳍豚的所有历史分布江段,38天的声学考察和目视观测的结果都没有发现白鳍豚,江豚数量也呈明显的锐减趋势。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