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重庆紧急组织专家鉴定野生中华鲟真伪(图)
来源: shuiyu   时间: 2007-11-23  点击率: 871436
重庆渔民在长江捕到疑似野生中华鲟
重庆渔民在长江捕到疑似野生中华鲟

  [独家]重庆紧急组织专家鉴定野生中华鲟真伪

  【新民网·独家报道】华南虎事件未平,中华鲟风声又起。据媒体报道,11月20日,重庆市大渡口渔民牟绍成在鱼洞长江大桥上游500米处的南家石盘意外捕到一条疑似野生中华鲟的鱼儿。当地媒体迅速聚焦该事件,称“因长江流域已经三四十年没有出现野生中华鲟,一旦它的身份被确认,其意义不亚于陕西发现华南虎”。11月22日上午,新民网连线重庆市农业局渔政处,渔政处称今天下午将会组织水产专家对这条幼鱼进行身份鉴定,鉴定结果最快将于今天下午5时左右公布。

  11月22日上午,新民网拨通了重庆市大渡口渔民牟绍成的手机。牟绍成向新民网介绍,他是重庆市石油公司的下岗工人,在长江打渔已有十多年。11月20日清晨7时,他和往常一样开起自己那条载重一吨的小渔船,把网撒向南家石盘江中堤坝和岸边中间的那条100多米宽的水沟。“没想到竟然捞起一条野生中华鲟!我已经有二三十年没看到了。”牟绍成说。50多岁的牟绍成向新民网称,上世纪50至70年代,在重庆的长江边经常能够看到渔民打捞上来的野生中华鲟及其幼鱼,根据他的经验判断,此次捕到的这条鱼儿很像野生中华鲟。

  牟绍成向新民网称,11月20日上午他及时向大渡口区渔政站做了汇报,大渡口区渔政站站长马龙华随即做了初步鉴定,认为从外观看这应该是一条中华鲟。当天下午2时,大渡口区渔政站站长马龙华将这条鱼送到了重庆市兴澳海洋世界。11月22日,马龙华向新民网介绍,这条“幼鲟”只有4两重,全长35厘米,体长28厘米,高4厘米,吻长5厘米。全身呈黑黄色,鱼鳍呈淡黄色,用手轻轻一碰,就会灵活地四处游走,四条胡须随身体晃动。它有11颗脊骨板、40颗侧骨板、11颗胸骨板,还有3颗腹骨板。

  11月22日上午,新民网连线重庆市农业局渔政处,渔政处表示对此事非常重视,今天下午将会组织水产专家谢大敬、西南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姚维志等专家对这条幼鱼进行身份鉴定。重庆市农业局渔政处向新民网表示,专家鉴定的结果最快将于今天下午5时左右公布。对于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这条幼鱼是或不是野生中华鲟,渔政处表示他们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措施”。

  中华鲟简介: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

  中华鲟生理结构特殊,既有古老软脊鱼的特征,又有现代诸多硬骨鱼的特征。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又称为“水中的熊猫”,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长江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使中华鲟在长江中失去了产卵繁殖的场所。目前的种群依靠人工繁殖保留。(新民网2007年11月22日 杨扬)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