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CERN综合评估
千烟洲生态站新通量观测塔主体工程竣工
时间: 2008-05-27  点击率: 96462
 

2008年4月22日,是千烟洲生态站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近一年的筹划,位于千烟洲站示范区、高24米的第二通量塔主体工程终于顺利完工,并在近日通过专家验收。这为本站打造碳、水、热通量双塔联合观测研究平台、系统深入开展亚热带人工林管理与碳水循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前通量观测系统主体设备目前也已经到位,正在抓紧时间检验测试、完善配套设施,预计今年7月即可获得通量观测数据。

第二通量塔是千烟洲试验站首席科学家王辉民研究员运用“百人计划”启动经费,联合南京大学居为民教授合作建成的。从设计到建设,历时近一年,期间得到了地理资源所于贵瑞副所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王绍强站长的支持下,全站职工紧密团结,努力工作,克服了冰雪灾害的恶劣影响,确保了此项工程的顺利完成。

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千烟洲站)是首批进入中国通量观网(China flux)的野外台站之一,也是最早拥有开路和闭路两套微气象观测系统的研究平台。从2002年至今,第一通量塔已有6年的数据积累,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球上森林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26%,但是其碳储量占整个陆地植被碳储量的80%以上,而森林每年的固碳量约占陆地生物固碳量的2/3。因而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源汇功能的变化将加速或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覆被率仅有18.2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森林质量不高,碳汇功能较弱。我国南方人工林绝大多数为针叶纯林,地力衰退,土壤板结、酸化严重,而热带亚热带又是生物减排潜力最大的地区。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对于缓解全球变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京都议定书及附加协议规定,通过人工管理获得的生态系统碳汇增益将可直接计入该国的碳汇清单之中。但是人工管理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态系统的碳汇机能,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限制森林生态系统碳汇项目实施的瓶颈之所在。

千烟洲第二通量塔的建成后,我们将有计划地对该塔周边通量贡献区范围内的人工林进行系统管理,以第一通量塔区为对照,通过双塔平行观测、对比研究,可迅速准确掌握生态系统碳汇机能对管理措施的短期和长期响应过程及规律,这必将显著提升我们对生态系统管理及碳水循环的更深入理解,揭示其内在机制,从而精确评估人工管理措施在提高生态系统碳汇潜能的作用,丰富我国的碳汇清单。这对我们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变化以及后京都时代的国家环境战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