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长武塬区麦田旱情调查及对策建议
时间: 2009-02-17  点击率: 739826

20081月到12月长武塬区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40-60 mm200811月至20092月中旬,降水量仅为7.6 mm,为历史同期少见。连续多日未有降水给长武塬区高度依赖自然降水的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为全面了解长武塬区冬小麦土壤墒情状况,2月上旬长武站组织人员对长武塬区不同地点冬小麦3 m深度土壤水分进行了取样分析,同时对冬小麦生长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

通过对长武塬区9个冬小麦取样点进行土壤水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冬小麦地0-30 cm土壤墒情较好,土壤水分含量均在15%以上,平均为17%,最高达到19%30 cm以下土壤水分含量在15-16%之间。持续干旱、西北风盛行,加之地表缺乏覆盖,冬小麦叶片65-85%枯黄。但冬小麦分蘖较好,每株冬小麦分蘖数在3-10之间。

根据长武县历年降水统计,塬区降水变化较大,但冬小麦产量能基本保持稳定。长武站和县农业局资料统计显示,长武塬区冬小麦多年平均亩产在450-500斤左右。其中,南部、中部塬区较高,亩产在500-600斤之间;北部泾河沿岸最低,亩产在300-450斤之间。这次持续干旱,尽管造成冬小麦大部分叶片枯黄,长势较弱,但0-30 cm土壤墒情较好,土壤尚有维持一定时期内冬小麦生长所需水分,旱情较弱。短期(15日)内无降水情况下,冬小麦可以依靠较好的土壤水分,生长发育不会严重受阻。在此情况下,冬小麦不会严重减产,可以维持常年平均水平;如更长时间内无降水,冬小麦受干旱影响加剧,可能导致减产至干旱年的水平。

长武塬区从南向北至泾河沿岸,土壤干旱加剧,尤其是泾河边缘的芋元镇,土壤墒情最差,80%以上冬小麦叶片枯黄,生长较弱,是需要重视和采取一定措施的重点区域。针对长武塬区土壤墒情的地区分异特征,在考虑该区普遍采用的碾压、耙耱、中耕等传统保墒提墒措施基础上,塬面旱地冬小麦当前如有条件,可采取覆盖保墒措施降低干旱影响;对于受旱较为严重的北部泾河沿岸可采取碾压提墒保苗的措施,对于该区受旱的滩地则可采取人工抽取泾河水,补灌麦田。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