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网络介绍 CERN新闻 规章制度 在研项目 论文与出版物 学术动态 生态知识 人员招聘 人员组成 English

    CERN新闻
   综合新闻
   科研新闻
   国际前沿
   友好往来
   大事记
   中国生态大讲堂
   CERN科技贡献奖
   CERN综合评估
   国际长期生态学会议资料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IUCN生态系统管理简报

 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简报
柯南:全球变暖能被阻遏吗?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时间: 2007-01-25  点击率: 943587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即将公布第四次评估报告,进一步确认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是一个真正的巨大威胁。但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立刻行动起来应对全球变暖,人类仍然可能挽救未来大部分的损失。

  今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将在法国巴黎公布它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根据一些已经获得评估报告草稿的媒体报道,这份最新的报告进一步确认了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全球变暖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这之前的2006年10月底,英国财政部公布了一份由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组织撰写的关于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报告。斯特恩报告计算了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代价。斯特恩发现,采取行动所付出的仍远远小于坐视不管导致的全球经济损失。这份报告公布之后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过去的20年是全球变暖的20年,也是人类开始认识到这一真正的巨大威胁的20年。开始,全球变暖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渐渐地,全球变暖被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实。现在,人类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抉择。

  现实

  关于全球变暖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80年前。1827年,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傅立叶提出了地球大气层可以阻止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失,被大气层包围的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温室”。如果没有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地球表面也就没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所以自然的温室效应是有益的。

  19世纪末,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首次意识到了二氧化碳对气候带来的潜在影响。他通过计算得出,如果人类因为燃烧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而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加倍,那么全球平均温度就会上升5摄氏度。

  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作为一种能源,石油比之前历史上的任何一种能源更方便、更有用。对石油需求的增长不仅仅造就了石油工业,也让相关的化工、交通等产业蓬勃发展。但是燃烧石油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

  阿累尼乌斯在研究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时候,并没有认为这种温室效应已经成真。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全球平均气温只是略有波动,很少有科学家认为全球正在变暖。从70年代开始,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逐渐成为科学家关心的问题。1979年,美国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指出,对全球变暖问题采取等待的政策,可能会导致采取措施的时候为时已晚。

  就在同一年,世界气象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首届世界气候会议。会上,来自各国的科学家通过了一份宣言,号召各国政府“预见并防止潜在的人为气候变化,这些气候变化可能对人类福利产生不利影响”。

  从那以后,关于全球变暖的证据逐渐被科学家发现。1987年,科学家通过研究提取自南极的冰芯,发现过去10万年中温度的变化和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着显著的关系。由于南极等地的冰芯记录了过去大气的成分,至今冰芯仍然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1988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研究院的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在美国国会的一次听证会上作证说,全球变暖即将到来。这可能是媒体大规模报道全球变暖问题的开始。同年,联合国建立了著名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这个由各国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分析和报告关于全球变暖的科研成果。两年后的1990年,IPCC公布了第一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个世纪的时间里,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5摄氏度。

  IPCC的报告促使各国开始就全球变暖问题进行谈判。1992年,世界各国首脑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在峰会上,154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个公约的最终目标是防止温室气体导致的变暖危害全球气候系统。但是它并没有为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1995年,IPCC公布了第二次评估报告。这次,报告认为当前出现的全球变暖“不太可能全部是自然界造成的”。报告还预测说,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限制,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1~3.5摄氏度。

  直到1997年,世界各国才就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到2012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比1990年减少约5%,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减排的法律义务。包括美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初,《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代价

  从里约热内卢的地球峰会开始,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京都议定书》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然而在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美国总统布什声称退出议定书的原因是履行该议定书将损害美国经济,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义务。

  世界各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长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这并不令人惊奇。因为每个国家都希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它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越严重,这个问题就越突出。

  一份关于全球变暖的经济学问题的报告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于“应对全球变暖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刻板看法。2006年10月30日,英国财政部公布了一份由著名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组织编纂的报告。斯特恩的身份赋予了这份报告特殊的含义:他曾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

  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委托斯特恩撰写的这份600页的报告全面评估了全球变暖可能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斯特恩在报告中指出,如果对目前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加限制,“气候变化的总代价和风险将相当于每年至少失去全球GDP的5%”。如果考虑到更广泛的因素,到下世纪初全球GDP将减少20%。斯特恩警告说,这种对全球经济的破坏作用“类似于20世纪初的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时期的规模,而且很难甚至无法逆转”。

  但是斯特恩报告也给出了一个希望――如果立即采取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那么全球经济损失会小得多。

  报告指出,如果让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相当于550ppm(百万分比)的二氧化碳,“那么气候变化产生最坏影响的风险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一含量高于目前的数值,但是仍然“可以接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世界需要在未来的50年内每年拿出相当于全世界GDP1%的资金用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相比之下,这是一个比较划算的交易。

  斯特恩报告还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之间并不矛盾。“世界并不需要在避免气候变化和促进增长和发展之间做出选择。能源科技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为我们创造了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获得经济增长的机会。忽略气候变化将最终损害经济增长。”

  为了实现减排的目标,需要“提高能源效率、改变需求、采用清洁电力、供暖以及运输技术”。同时还应该建立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框架,包括碳排放贸易、减少森林砍伐等内容。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评论说,斯特恩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全球变暖将造成什么结果,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杰佛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则认为,斯特恩报告是确保建立有效的气候变化全球政策的关键一步。

  在斯特恩报告得到广泛赞许和报道的同时,也有批评的声音。除了必然出现的右翼批评者,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关于GDP损失20%的估计(这个数字高于以往的估计)可能值得商榷。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主任迈克·胡尔姆(Mike Hulme)对于斯特恩报告受到批评并不感到奇怪。胡尔姆本人就曾拒绝对全球变暖的总体成本加以估计,因为其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但是胡尔姆认为斯特恩的报告在总体上是正确的,它会让人们注意到不采取行动会带来什么损失。

  几天前,包括路透社在内的数家媒体报道了即将公布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草案。新的评估报告确认了“20世纪中期以来,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增长非常可能是由(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的。”这里的“非常可能”是指大于90%的可能性。而在2001年公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这一数字是66%到90%(“可能”)。不过,一些参与IPCC报告撰写工作的科学家提醒说,媒体披露的这部分内容可能并非最终版本。

  无论IPCC报告最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了采取行动的重要性。正如斯特恩报告的标题所指出的:“如果现在就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我们还有时间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

 
暂时没有相关文章!

[关闭窗口]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 网络介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